善言斋专栏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全副身家都买不起的“京师瓷”,人家眼都不眨一下就可以捐给母校;能用400多件汉白玉石雕、40多吨水晶和玛瑙、7亿多片古瓷片、 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来建天津瓷房子的“收藏狂人”,因为拖欠屈屈2亿元,就被执法人员抓起来;而主要靠搜集“海外回流”文物创建、里边藏有数百 件中华绝世国宝和大量郑板桥、张大齐等名师真迹、古董数量和真品量都号称全国第一的国家级民间博物馆,居然也因为交不起租金而被法院查封……这一切,都发生在当今收藏界。
这些年,扎堆媒体、告诉别人他们在用洪荒之力来搞收藏的奇人异士,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说到宝物,国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和氏璧。这件据说在战国时 期价值连城的玉器,至今仍是一个传说。虽有当代学者在谋杀数亿脑细胞后,认为秦王愿用十五城来跟赵王换的那块东东摆明就是一块钻石,但认同者寥寥……史载 两千年多年前被几个国家的人疯狂点赞的这件中国珍宝,仅厚度就有10多公分,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大的一颗钻石“非洲之星”,原矿为3106克拉,英国 的媒体说也就茄子那么大。赵国那块“钻石”,并非不可以比“非洲之星”大。人家是1905年发现的,探矿技术和开采技术比战国先进了一千多年,才以75万 美元卖给英国。我们的历史课本则说和氏璧“价值连城”,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只有秦王心里才清楚了。
笔者讲这个故事,不是想影射和氏璧本身的真实性有什么问题,而意在说明:无限度夸大藏品的价值,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在开始做了。位高权重的人可能自己也不知 道,有些东西经过他们一吹捧,很可能会以讹传讹,最终成为真实的东西而进入历史,说谎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当代收藏界这股浮夸风,也有可能是从外国学会来 的,动不动就摆出可以区分出公母的十二生肖古陶瓷、黄帝年间的五彩大罐、雍正年间的“金陵十二钗”大缸来。这么雷人的国宝,古代当然没有,如果不是当代艺 术家造出来的话,那八成就是玉皇大帝送来的。
个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审美的差异化。收藏本是一件最能体现个人品位和情操的美事。哪怕是收藏一个火柴盒,也可以有非常高贵的目的。有些人偏要看成赤裸裸的财富游戏,把目的变成手段。
有人愿意用1000万元来买一座便池,并且要当成艺术品摆到家里客厅,或者花2个亿到拍卖行买幅当代人仿照宋人写的书法来当镇馆之宝,在道理上都是属于个 人自由。钱在别人口袋里,别人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在饭桌上专挑鸡屁股吃,你能管得着吗?退一万步来说,哪怕真的是花钱买罪受、出力 不讨好,只要没人强迫、人家是心底自愿,这就叫有条件任性。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其实面对一屋子都是国宝帮的人,很尴尬。特别是当这些人还是圈内的朋友,只要他没站出来显摆,真的没法怎么说。我宁愿相信,不管是邱先 生也好,李先生、王先生也好,他们当初进入收藏圈,买进的第一件艺术品或古董,都是出于一时的自我,或表达某种情感,也或宣泄某种情绪,更或者展示某种观 念。只有当有一天,自己切身体会到,做这件情,除了精神层面的满足之外,也是可以带来一些实质上的经济利益,才会当成一项专门的事业来做。几千上万件古 董,每一件都经过他亲自看吗?不见得。其实就算他自己亲自把关又怎样。
土豪在他个人的财富王国里,可以说是最位高权重的人。在某些事情上,你可能就是制定标准的那个人。甚至连你最好的亲友,在酒足饱后也只会附和你。在你的标准还没走出屋里前,谁来为它的正确提供最后保障?有人说法律,也有人说道德。
在笔者看来,只有自律,能让一个人及时察觉自己局限,并由此去找到自我完善的办法。“京师瓷”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契机,它考验我们这个时代的资本精英和知识精英如何面对一项从未有过的常识挑战。
冯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