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杜乐行回忆刘海粟的最后岁月 见证捐赠清点过程

杜乐行回忆刘海粟的最后岁月 见证捐赠清点过程

2016-08-19 10:49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徐佳和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刘海粟美术馆的首任执行馆长杜乐行曾亲历了刘海粟美术馆的建立,以及刘海粟藏品捐赠、清点的过程,并陪伴刘海粟走过生命的最后161天。回忆起这些往事,他告诉《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他(刘海粟)反复强调这些东西不是他个人的,是他一生收藏的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现在他用好了,他就全部捐给国家。”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首任执行馆长杜乐行陪伴了刘海粟走完人生的最后岁月,他亲历了刘海粟决定捐献自己的毕生作品和藏品的过程,并见证了从1994年3月29日开始到5月9日结束的整个捐赠作品和藏品的清点过程,以及与家属的曲折谈判。在建造刘海粟美术馆的最初,他成为每一步的亲历者。

艺术评论:刘海粟先生在上海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美术馆,最初的起因是他自己的想法,还是听从别人的建议?

杜乐行:刘海粟美术馆的建馆初因是1980年代,当时我们社会上在各个省、全国乃至境外都有对艺术家捐赠品进行保护的风气,当时国内有很多艺术家,都把自己的东西捐赠给了国家和自己的故乡,也有一些前瞻性比较好的企业家愿意花钱收藏。刘海粟是一个大家都在争的大家,香港有人争,他的故乡常州也在争。刘海粟1912年16岁时在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正规美术学校——上海美专。最近一直有争议,说之前周湘、李叔同早就有办过美术学校,但是刘海粟建立的是中国第一个“正规的美术专科学校”,后来许多报道也都在用这个定义。

艺术评论:这个界定和别人不太一样。

杜乐行:当初1980年代家乡常州就积极建议他回去,在常州建刘海粟美术馆,且这个馆名是刘海粟亲自题写的,常州的刘海粟美术馆都造好两年了,当时场馆的领导说:“我们这个场馆都没有海老捐赠的东西,处于一个对上不能交代,对下不能交代的状况。”常州馆的规模也很大,海老去世以后,还把骨灰埋过去,在公园里面造了一个季芳亭。香港中文大学也是刘海粟生前待过的一个地方,香港中文大学一共有80件作品,40件是刘海粟捐赠的,40件是从别处借的,这些借的东西我们到最后都收不回来。上海的启动是1988年4月,海老在北京首次和官方正面谈,他当时思路很清晰,确定要在上海建馆,建刘海粟美术馆,把所有的东西捐给上海的刘海粟美术馆。但当时常州刘海粟美术馆已经建好了,所以后面法律上有很多事情很麻烦。实际上是到1993年7月3日奠基,我们当时提出说我们这不是建楼堂馆所,不是纪念馆,我们这是建一个正规的国家级正规美术馆。此事需要当时的市政府敢做,敢于担责任,因为当时已经有了上海美术馆了,这里面也有政策上的碰撞,都需要审批的。当时的上海市领导就有批示,说这个事情是好的。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陈至立说:“此事应尽早,失去时机恐难以补救。”1992年拍板, 1993年选址,和刘海粟交换意见,有很多选择,有外滩41号、中山东路41号新民晚报旧址,南京西路961号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还有上海图书馆的试听资料馆在淮海西路和复兴路路口,这些地方给刘海粟选。他看下来,觉得外滩是一个金融中心,刘海粟美术馆建在外滩不合适,上海少儿图书馆也很好,上图试听资料馆也好,但是这两个地方规模小,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他还是想放在当时的虹桥开发区,他说“静一点,有学术研究的气氛”。当时上海市文化局就决定在上海市舞蹈学校隔壁挖块地方,不够再从上海芭蕾舞团挖,这也做了很多工作。1993年7月3日刘海粟美术馆开始奠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