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者颇众
郑板桥的书画因格高绝俗,颇受文人、商贾的青睐,求者众多。他在给友人信中写道:“近时求画书者,较往年更激数倍,都属同年同寅及巨绅,大抵携 赠物而来,势不得不为之一挥。”“索书索画,积纸盈案,催促之函,来如雪片,如欠万千债负,未识可有清偿之日否?”在郑板桥去世后,造假者颇众,其中有名 的要属山东潍坊的谭子猶和兴化的刘敬尹两人。但两人气息低俗、笔力怯弱,尚难与真迹比肩,后世对郑板桥书画稍有研究的均不难加分辨。清中期后,板桥书画曾 一度泛滥,对此清人的著作多有提及。桂馥《丁亥烬遗录》载:“惟先生书画,赝本颇多。”又云:“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 可见,在清中期时郑板桥的书画伪作就已相当泛滥了。
2016年春拍,国内外拍场超百万元的郑板桥书画就有6件,《竹石兰蕙图》2530万元,《红桥修禊诗卷》782万元,《竹石图》724万元, 《怀潍县二首》589.9万元,《行书四屏立轴》506万元成交,《六分半书立轴》258.7万元。但纵观近年拍场上成交的郑板桥书画,可谓赝多真少,其 中尤以当代的仿品最多。这一两年,市场上的伪作以《竹石图》、《兰竹图》居多,也有相当比例的书法,特别是《竹石图》几近泛滥成灾之势,粗制滥造的大幅巨 制充斥拍场,标价相当可观。以笔者所观,上百万元成交的郑板桥《竹石图》、《兰石图》少有真迹。2016年某公司春拍724万成交的巨幅《竹石图》,号称 是进了2013年的出版著录,无论石头的皴法与竹子的画法,都与郑板桥的真迹格格不入。这种新出版的所谓出版物,简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忽悠,可是有些买家还是盲信上当。
伪作分析
近年在拍场上露面的所谓郑板桥《竹石图》、《兰石图》主要有以下四种作伪手法:一,抄袭克隆,按馆藏出版物原样照抄,数量最多;二,东拼西凑, 将真迹重新组装,题款互换,笔者所见也不在少数;三,凭空生造,没有母本,这类也有一定比例;四,名家“护航”,近两年在拍场上经常能看到某南方知名鉴定 家对郑板桥伪画的边跋、题签,具有不小的欺骗性,应引起买家高度警惕。
至于国内外拍场上郑板桥的书法伪作就更比比皆是,主要是自作诗、大字联两类,时有高价出现。近一年来,拍场上郑板桥“六分半书”伪作明显增多, 如2016年7月某公司《六分半书立轴》258.7万元,此拍品章法散乱,行笔迟疑,软弱无力,字如墨猪,矫揉造作,与真迹扬州博物馆藏《行书节录怀素自 叙帖》有天壤之别,是不折不扣的赝品。正因为造假者巨多,导致郑板桥书法市场价位在低位徘徊,甚至比不上近现代的一些书法名家。其实,板桥的书法有着深厚 的传统功力,从他30岁所写的小楷《范质诗》轴中不难一窥。他的“六分半书”独创自家之体,大小、长短、正斜、方圆、肥瘦、疏密都处理得十分自然,造假者 之临仿每每失于狂怪造作。
近一年来,拍场上郑板桥的书画伪作数量只增未减,有些还打着著录、回流的旗号,花样翻新,不一而足。笔者以为,鉴别郑板桥书画,藏家应多观真 迹,体会郑板桥书画“瘦硬峻峭”的特点。郑板桥画的《竹石图》真迹(见上海博物馆藏《竹石图》),每每构图严谨,题书讲究,石用淡墨斧劈横皴,竹则锐利锋 芒尽露,无论竹与石,均显瘦硬之神,得峻峭纵横之妙。正如郑板桥在一幅竹画中所题“一团劲悍气,一团倔强意”,贵在“劲悍”两字。同时,对其书法特别是款 书应多加研究,了解熟悉其众多真迹不同时期、不同款书的写法,对鉴别画作真伪甚为紧要。毕竟融篆隶楷行于一体,处处透着“兰笔竹韵”的“板桥体”,绝不是 造假者能轻易仿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