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新山水:彭斯油画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组图)

新山水:彭斯油画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组图)

2016-09-01 08:13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若水图 油画 60x60cmx60 彭斯 2016若水图 油画 60x60cmx60 彭斯 2016

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同样的自然,从“外语”的角度来看是风景,从“母语”的角度来看是山水。山水与风景,不仅是绘画技法不同,绘画对象有别,更重要的是两种不同的在世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些对中西文化都有深入研究的汉学家,近来开始侧重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研究中西艺术的差异。美国的包华石(Martin Powers)和法国的朱利安(Francois Jullien)等人的研究成果,正在世界范围内发酵。彭斯则以他的创作触及同样的问题,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交相呼应之势。

今天的人们已经明白,文艺复兴时期确立的绘画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谓说的西方绘画模式,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观看模式的基础之上。不接受这种观看模式,就不能接受相应的绘画。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看起来非常自然的西方绘画,实际上是我们已经接受西方观看模式的结果,是我们习得的产物,并不是我们生来就是如此观看世界。换句话说,是西方现代性向全球范围蔓延,才让生活在欧洲文化之外的人们学会按照西方的方式看世界,西方绘画才会让人觉得更加自然。根据焦点透视画出来的绘画,要求用一只眼睛观看,所见景象按几何规则后退缩小。它与我们置身景象之中,用两眼观看所见景象不同。更何况,人的视觉系统并不是光学仪器,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会影响到视觉经验。从纯粹的焦点透视的角度来说,一只迫在目前的蚂蚁会比远在数丈之外的大象要大,但是在我们的视觉经验中大象依然比蚂蚁更大。我们关于大象和蚂蚁的理解,参与到对它们的视觉经验之中,改变了焦点透视的几何规则。因此,即使康斯特布尔宣称绘画要象科学一样在实验室里进行,他画出来的风景画跟后来拍出来的照片仍然大异其趣。我们的视觉经验比焦点透视要复杂得多,对于事物的理解、所习得的观看模式,无不参与到视觉经验的构成之中。人类不可能用一只上帝之眼看世界。焦点透视的画面,正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上帝只眼看见的画面。

与西方文化中上帝冷眼旁观相比,古代中国人的仰观俯察、周流六虚似乎更加自然,至少对以中国文化为“母语”的人来说真是如此。静观风景与卧游山水的区别,实际上是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区别。这两种文化不仅意味着两种观看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们对绘画的理解也非常不同。中国绘画不专注描摹事物的外形,而在意胸中丘壑。郑板桥在一段题画短文中,触及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分别,我们权且可以将它们解读为自然、心灵和文化的分别。这种分别的目的,不是舍此取彼,而是寻找一种和谐共处的方式。中国画家力图以自己独特的手法,化干戈为玉帛,让自然、心灵和文化相得益彰,这正是中国艺术的魅力所在。

朱利安等人已经尝试恢复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些列范畴,让它们加入当代谈论艺术的话语之中。他坚信,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加入,不仅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而且会让我们在艺术中看到许多被遮蔽的东西。他自己对风、气、势、韵等范畴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西方文化中发生影响,他们已经开始学着从风、气、势、韵等范畴的角度来读解艺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看到全然不同的内容。

对于彭斯创作这些新作品,我们也需要从中国美学的范畴来观看。我们可能会从中看到雄浑与散淡,温润与萧瑟,但我们看不到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与色彩。画家的用笔和节奏,将我们带入了气的运行之中,随着山水的形势,我们的气息或聚或散,或滞或舒,进而参与到宇宙造化的作息之中,分享远超自我的生命的节奏。或许这就是中国艺术的目的,不仅绘画如此,音乐、书法、园林、建筑莫不如此。

《山水与风景——读彭斯的新作有感》 文:彭锋

2015年4月13日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