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明代吏治思想的八字真言

明代吏治思想的八字真言

2016-09-02 07:44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明代吏治思想的“八字真言”

徐佳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明代吏治的基本思想,大约可以提炼成八个字,即“重典治吏,明刑弼教”。

先说“重典治吏”。朱元璋从一个差点饿死的和尚,变成了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皇帝。有一天,他突然问身边的大臣,元朝这么强大,怎么会被我赶回草原放牧了?大臣们赶紧拍马屁,陛下英明神武!千秋万代,一统江湖!朱元璋笑了,不对,是因为元朝对你们这些官员太宽纵了,而且没有好的法度啊。

第二天,大臣们看到几个刑部官员抱着一大堆书跑进皇宫,累得大汗淋漓,于是很好奇地问,你们干嘛呢?刑部官员一边挥汗,一边回答,给皇上讲课呢。大臣们听了就想打人,给皇上讲课,有国学大师在,哪里轮得到你们?刑部官员指了指书名,大臣们就不说话了,书名是《唐律疏议》,也就是唐朝的法律汇编和司法解释。朱元璋是大老粗,每天只学20条。刑部官员耐心地讲啊讲,讲了多久呢?9年。朱元璋学习法律,是为了修订《大明律》,修订了多长时间呢?“草创于吴元年,颁示于洪武三十年”,前后修订了32年才定稿,连清朝史官都不得不称赞“日久而虑精,一代法始定”。

朱元璋对《大明律》如此用心,并不是因为他热爱法学,他目睹了帝国的崩溃,认为元代灭亡的最大教训是“元政弛极,不修法度”,对待官吏过于宽纵,法制不严,缺乏有效的吏治制度,导致官吏虐民、民不堪命。因此他定下了明代吏治思想的基调——“重典治吏”。“典”就是法典,“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

《大明律》集中体现了“重典治吏”的吏治思想,不少条文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凡内外各衙门,官有额定员数而多于添设者,当该官吏,一人杖一百,每三人加一等”。也就是说,机关敢超标准配备领导干部,就打主要领导一百大板,每超编三人罪加一等。

再说“明刑弼教”。说起这四个字,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姓朱的名人——南宋大儒朱熹。据说,朱元璋一度想认朱熹当祖宗,虽然最后因故没认成,却继承和发展了朱熹的一个思想,那就是“明刑弼教”。朱熹认为,“圣人之治,为之教以明之,为之刑以弼之”,刑罚和教化相辅相成,以求达到“圣人之治”,不必争论孰先孰后。朱元璋把这个思想运用于吏治实践,用法律教化官员和百姓。

在古代,法律条文只有少数官吏才通晓,大多数百姓并不清楚。刘邦入关,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简单、明白,于是“秦民大悦”。朱元璋处处效仿刘邦,提出“立法贵在简当,人人易晓”。《大明律》初稿刚刚完成,他就命令刑部官员编了一本《律令直解》,把法律条文翻译成白话文,张贴在全国大街小巷,让老百姓尽快了解官员的权力边界和自己的权利义务。

在“重典治吏,明刑弼教”的吏治思想指导下,经过数十年的整治,明初吏治一改元末颓风,“一时守令畏法”,吏治较为清明。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