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陶洪君 游子殷殷“铁狮情”(组图)

陶洪君 游子殷殷“铁狮情”(组图)

2016-11-18 13:55 文章来源:印象中国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了解他的人说,陶洪君身上既有东北人的豪爽,又有沧州人的霸气。这一点从他与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书画文巨匠范曾先生的交往中可窥一斑。范曾成名后,两人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范曾称赞陶洪君的书法:“飘逸有出尘之致,非时流逐怪追异者可同年而语。其结体神会殷墟书契,自有上古遗韵。”除真诚待友,陶洪君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八一”建军节,他会到军队慰问;谢觉哉的夫人、百岁老红军王定国过生日,陶洪君也会到场贺寿。

内外兼修的艺术磨砺,铸就了陶洪君的艺术气质。观其书画,美之缤纷,总能让人触摸到另一个多彩世界,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双重真实。他的书法行草兼备,绘画淡雅平正,诗文幽邃轻灵。喜怒、窘困、忧悲、愉悦、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每有心动,他必以书画文抒发出来。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歌舞战斗等天地间的万千变化,他必以书画文来表现其情感。形神兼备的高超技艺,加之厚积薄发,使其大器“晚”成,作品日益受业内外推崇。

向世界传播沧州文化

陶洪君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一尊沧州铁狮“镇海吼”。陶洪君说,看到它就会想起家乡和亲人。深沉的家乡情怀,让陶洪君自觉当起沧州的文化使者。

9月,酷爱沧州木板大鼓的陶洪君,在女儿印象中国执行总编陶伟的协助下,与沧县企业家刘云良合作,精心策划了沧州木板大鼓进京展演活动。9月10日下午2时,全国政协文史馆内,弦音激越,鼓韵悠扬,富有浓郁沧州特色的木板大鼓唱响京城。铿锵的音乐,忽如夏日急雨,忽如秋日闲云,时似顽童嬉笑,时似征人怨笛,引人入胜。《罗成算卦》《宝玉夜探潇湘馆》等经典段子,被刘银河、赵福云等老艺人,用浑厚粗犷的声腔,唱出了人生百味。听者时忧时乐,如醉如痴,演出大获成功。

陶洪君 游子殷殷“铁狮情”
中国田园诗歌朗诵会又在全国政协文史馆举行

木板大鼓展演刚刚结束,9月24日,陶洪君策划的中国田园诗歌朗诵会又在全国政协文史馆举行,他特地邀请了沧州诗人戴丽华参加,并与我国朗诵艺术家曹灿、殷之光等同台,以一首《古琴中国》,征服了现场观众,展示了沧州新生代艺术家的形象。

有人说,陶洪君已经把沧州文化送入最高艺术殿堂,他却有更大“野心”。

不久前,由女儿陶伟协助,陶洪君主持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运河风情》,沧州被单独作为一集进行了制作。纪录片在电视台及几大网站播出后,沧州这个名字被世界各地更多人民所了解。“我正在策划‘中国文化亚洲巡展’,借机把沧州杂技、武术、诗经等文化,推向世界舞台。”陶洪君说。

“修身不可不诚,公道不可不彰,法度不可不守,诗书不可不读……”陶洪君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他题写的陶氏家训。他说,作为陶氏后裔,他要求自己的家人恪守古训,不断反思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永葆初心。

这或许正是陶洪君取得成功的真谛。(记者魏焕光)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