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当代书法的精神境界与风尚引领(图)

当代书法的精神境界与风尚引领(图)

2016-12-01 09:53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四是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群众百姓的观念。

近年来,各级书协及民间团体组织的书法活动颇为频繁,参与其中的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及不同文化层次人越来越多,书法进入了真正的复兴时期。书法在当代的推广,既是平民百姓在文化权利上的回归与提升,又是一种社会历史的进步,也是党的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方针的体现。

在此背景下,也有学者担忧“书法大众化的喧嚣则从文化与审美双重维度削平了书法的价值”,认为书法的泛化,降低了书法的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高度与品格。这一观点无疑失于偏颇,但也令我们反思——在保障与满足人民群众参与书法的热情的同时,也要谨防书法沦为一种人人可标榜的泛艺术,从而丧失其本有的高贵品格与文化精粹属性。书法的普及、人民大众的参与,并不等于说降低了书法艺术的门槛,而是书法艺术之林赖以生长的土壤。书法既有娱心修身、陶冶情操的功能,也承载着文化艺术的高度,两方面并行不悖:在书法的普及层面上,则首先体现为前者,以定心、明性、陶情为旨归;在书家艺术表现与追求层面上,则主要指向于后者,以深厚的艺术功力与丰富的表现技法探求其道,展现境界。前者是书法艺术“金字塔”的底部,后者是其顶端,而顶端的高度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当代书法的普及工作,对未来书法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书协两年来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在全国各地打造命名一批“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书法名城”的基础上,开展了书法进校园、进军营、进工厂、进乡村、进革命老区等系列活动,多批次地组织著名书法家深入基层现场创作,奉献书作,让高雅的艺术贴近大众,服务人民,并为书法爱好者讲解技法、示范书写,与基层作者结为“传帮带”的关系,拉近了书法名家与基层群众及书法爱好者的距离,赢得了高度评价。

五是书法家人格修为与书法的人文内涵的呼唤与重视。

书法的高度抽象性,不仅为书家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创造空间,而且书家自身具有的精神状态如操守、学识、修养等也会反映到作品中。古代即有“书如其人”的观点,刘熙载还引申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都是在说明,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境界,与创作者的精神气质、文化修养是相呼应的。自上世纪新文化运动以后,传统文化的断裂造成了书法与文化的疏离,对于大多数书家而言,书法从文化层面上的“道”降为了技艺层面上的“技”。

当代书家主体性的文化缺失趋向,从创作与审美两方面制约着书法的发展,这与古代社会书家的主体为文人士大夫阶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如有识者所言:“当代书法不缺创新,不缺形式,不缺个性,甚至不缺技术,把今与古对照,大多数书法家的作品缺文心,缺内美,缺诗意的气息,因此也就缺了境界。”概而言之,即人文精神的缺失。

中国书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从导向到实际措施,都倾力于此。它不但在一系列重大展览中提倡自作诗文,评选中增加了对文本的审读,加大了对获奖候选作者文化考评的比重等,还组织重点作者举办了“国学班”“中国书法流动大讲堂”等。另外书法理论家、批评家在此类现象与问题上的集中性阐释与引导,也产生了一定的效应。有志向的书家开始注重涵养自我心胸,提升人格修为,规范德行操守,并加强国学人文知识的学习等,形成了书写自作诗文、礼赞时代、讴歌人民的风气。

西汉扬雄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映现书家心胸,更承载着时代的精神与气象。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在时代阳光的沐浴中,正展现出其独具的魅力与新的风采。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书法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