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头像残片
河马陶塑
不过还要看到的是,尽管今天的收藏风气和美育的流行促使了这类博物馆图册的广布,但平面的图片本身还是无法代替真品赋予我们感官与心灵的多层次体验。虽然在这些图片的资料中详细介绍了实物的尺寸和数据,但仍然缺乏与实物直面时瞬间的对比和冲击。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黄庭坚的长幅书法《廉颇蔺相如传》宽32.5厘米,长1822.4厘米,图片只能展示其局部却不足以展开一副巨大的书卷,遥想其雄浑与狂放,图片的精致和细节中,总了少身临其境、直观全局的震撼。当然,借着这些图片以及其精致的细节化处理,这些历史中的古物依然成功地完成了对我们的一次次召唤。
在细读这些藏品丰富、不乏名家从容阐释的博物馆图册时,忍不住在想,这些艺术品自己不会说话,阐释者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学识才使之发声。物与人要完成时间和生命的沟通,物可以克服时间而人终有限,如果不对每一代人怀有一种不遇则永别的慈悲与怜悯,那么,物终当回归于物本身,冷酷地在时间长河中俯瞰人世变迁,那些从前的艺术家曾经耗尽生命所达成的“人—物”沟通的种种努力,终将从物中纷纷凋落。如何以尽可能体谅的方式延续这种与物的沟通,如何尊重画面本身的直观表达而又恰如其分地用文字点睛,如何让物自己说话而不是沦为阐释者的代言,如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吸引而不是排斥每一位普通读者,这些都是这股出版热潮背后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