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一幅古画如何从博物馆走到书本中(图)

一幅古画如何从博物馆走到书本中(图)

2016-12-12 13:49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拼接

密度一致才能进行

图像拼接有两种情况,一为数字图像的拼接,一为图像印刷后跨页纸张的拼接。“拍摄完后,再用电分机扫描,然后拼接起来,十分费时费力,”浙江大学出版社艺术出版中心图像采集与处理部副主任余昌伟说,“最困难的就是拼接图,这会受油墨的干湿度影响。”

刚下机印刷的时候,油墨湿度很大,图拼在一起,颜色差不多。但是过两个小时,自然风干后便会出现色差。光靠经验完全不行,《大系》团队不断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最后敲定严格按照密度测定。

跨图拼接,每两张图都要保证密度相同——湿的时候密度相同,干的时候也要密度相同,尽可能做到在标准光源下跨页图没有色差。

15张局部图拼接起来,《千里江山图》便有了大致的轮廓。

匀色

黑与黑之间都过渡

拼接完成后,还需要匀色,就是做到拼接处没有痕迹。“有的地方有反光亮一点,有些地方暗一点,要慢慢匀,需要耐心。”

经过时光的侵蚀,原本澄澈清丽的画作稍显黯淡,还需要经过调色还原它原本的模样。

“黑有不同深浅的黑,黑与黑之间还有过渡。深颜色比较难调,印得太深没层次,印得太浅没精神。”余昌伟说,调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参考反转片进行调色后,还需要多轮校色,清晰度,色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层次变化及作品气息的还原度等尽可能贴近原作。

之后,就到了数码打样环节,对比原作,不断调整,反复打样。起码打七八次样,无限接近原作,方能定稿,送去印刷。

印刷

宋画元画各用不同技术

每一个时代的画作,有它独特的气息和灵魂。

宋画多绢本,元画多纸本;宋画尚理,元画更重意趣,“宋人丘壑,元人笔墨”。因此,宋代颜色少,基本以灰黑为主,而元画色彩较为丰富。

为了最大程度地接近真迹,更好地再现原作的气息,编辑综合各方面因素,针对宋、元画特点,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印刷技术。

前者采用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10微米调频加网技术,网点面积大小是固定的,亮部的网点密度低,暗部的网点密度高。

后者采用280Lpi的调幅加网技术,在单位空间上网点出现的频率和单位面积上网点出现的数量是不变的,亮部的网点小,暗部的网点大。

10微米调频加网图像清晰度高,更锐利。不过,也因为颗粒极细,精度过高,在做与数码样的色彩匹配时,非常难以控制反差的一致性。印刷中经常会出现问题,比如不加大黑版墨量,次光位与中间调少黑;加大黑版墨量,则暗部太重,死气沉沉,很难做到两全。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