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挂出5小时,即有超过2000次围观、3次出价,商品价格由350元上涨至450元。记者注意到,12月20日,河南省宜阳县人民法院“司法网拍”上挂出的拍卖物品——“扣押杜晓琴高仿LV包一个”,引发网友关注。明知该物品是“高仿”的假货,法院可以进行拍卖吗?对此,宜阳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称,该物品在拍卖时已标注“高仿”,因此不存在欺骗。(12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作为司法机关的法院,竟公然拍卖假包,这自然让人大跌眼镜。只是不曾想,法院对此还不以为意,表示“已标注‘高仿’,因此不存在欺骗”。此回应更是让人错愕,须知,按照相关法律,司法机关不应让罚没的假冒伪劣产品再次流入市场,更不用说宜阳县人民法院用的还是“司法网拍”这种高调的方式。并且,即便标注了“高仿”,其对正牌企业知识产权的侵犯也是显而易见的,该法院岂能对此表现出“无知”和“无所谓”态度。
说起来自官方的荒唐拍卖,这次的假包案例并不是个案,前不久“黄山纪委1元网拍罚没茅台酒,不保真”的新闻也曾引发过强烈关注,最终在舆论的压力下,黄山市紧急叫停了那次拍卖。你看,原本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严肃拍卖,却有了黑色幽默的意味,拍卖酒水竟然可以不保真,颇具赌博色彩,而赌注不仅是真假酒,还搭上了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明知是假包,却要公然拍卖,则体现出了“我乐意你管得着吗”的心态,其搭上的,是作为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大家一眼都就看出来的荒唐拍卖,这些参与拍卖的国家机关岂能不知其中的不妥,但可能早已习惯了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具体到法院拍卖假包,是因为被执行人拿不出钱,“所以就把她的物品拿出来竞价拍卖”。据了解被执行人牵扯“民间借贷纠纷”。这么看来,法院不过是在执行判决,但这并不是说拍卖假包就是合适的。
我们常说,不能轻易地就用一种非正义的手段去实现另一种正义。这是因为随意采用非正义的手段,其负面效应是不可控的,甚至产生蝴蝶效应,结出更大的恶果。法院拍卖被执行人的假包,可以快速补上一部分被执行款,是为了实现司法正义,但这一行为本身却对法治精神造成了更大的损害。这是多么大的悖论。
此外,以法院的身份拍卖假包,这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而言,将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往大了说,假货泛滥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行业,当下,它更是成为不少行业转型升级路上的巨大阻碍。假货泛滥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要解决它,最终势必还是要通过法治的力量。只有营造起了对知识产权保护十分到位的法治环境,企业的创新、行业的升级才能得到保障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