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倬厂八十后所作
1906年,陈半丁应严子均邀请,至上海宁波会馆临摹已破烂的任伯年作品。由于领受过任伯年亲炙,陈半丁修补并临摹这些画作显得游刃有余。某日,他正在北楼临摹一幅大画,巧遇来访的画家金城。这金城虽然是浙江同乡,却出生于北京的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绘画,山水花鸟皆能,兼工篆隶篆刻,旁及古文辞。因没有老师传教,读书之余就在家里临摹所藏古代名人画迹,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20世纪初,金城留学英国攻读法律,归途中考察了法国和美国的美术。民国时期,参与筹备古物陈列所,倡议将故宫内库及承德行宫所藏金石、书画于武英殿陈列展览,供广大爱好者和画家们研究学习。最让他闻名遐迩的是创立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并担任会长。可以说,金城是位见过世面的行家。出于他对任伯年画作的喜爱,又爱屋及乌,初见陈半丁所作时惊为天人,十分敬佩其笔墨功夫。金城遂与严子均商量,力邀陈半丁同往北京发展。获严子均首肯后,陈半丁遂随金城前往北京并寄居于金家。
陈半丁的写真本领又一次派上了用场。时值肃王府觅高手绘像,金城推荐了陈半丁。陈半丁从金城家迁出,住入肃王府,遵善耆之嘱为吴可读侍御作肖像。肃亲王善耆非常欣赏陈半丁的画艺和学养为人,曾劝他入部为官,然陈半丁未就。肃亲王往西陵值班,陈半丁往访。善耆携陈半丁巡游西陵,回值班房喝茶后撰一联书赠之,联语赞曰:“帖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
画像完成后陈半丁迁出肃王府并开始了在京的鬻画生涯。当时陈半丁初入京城,各种关系尚未展开,前来购画者寥寥无几,日子过得颇不如意。他去找过金城,金家告知金先生受朝廷委派去了美国。再去找肃亲王,陈半丁又拉不下脸面……此时远在上海的吴昌硕闻知爱徒在京处境困顿感到十分忧虑。1910年,67岁的吴昌硕不顾年老体弱,特地赶往北京,为陈半丁牵引各种关系,介绍他和笺画店老板认识。吴昌硕在琉璃厂南纸店亲自为其书写了润格,称其“性嗜古,能作画,写花卉、人物直追宋元,近写罗汉变幻百出,在佛法上可称无上妙谛,求者履盈户外”。在京数月中,吴昌硕还为陈半丁治了不少印,其中有相当部分为吴篆陈刻,以示对徒弟之器重。由于吴昌硕在画坛的影响和推荐“把场”,陈半丁的书画印艺术为京华士人所接纳,从此售画局面逐步打开。吴昌硕的京城之行,为陈半丁日后在北京成为艺坛大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