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从传统美学看现实人物画创作(组图)

从传统美学看现实人物画创作(组图)

2017-02-15 14:22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方增先 昆仑山月 中国画 2007年

方增先 昆仑山月 中国画 2007年

现实人物画存在着天然局限

首先是题材的现实性,现实是无底洞。就像毕加索说的:“有太多不同的现实存在着,若想拥抱全部的现实,你会掉入黑暗之中。”也就是说生活本身不是我们表现的内容,艺术的表现应该是生活的体验,一种独特的个性的、内在真实的生命体验,说透彻是在表现自我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一种情感的宣泄,精神的放达。而具体的真实的现实存在千变万化,持续演进和生命翻翻覆覆,如果钻进现实世界的长河将长期作为忠实的历史记录者永无抬头是岸仰望蓝天凭心驰骋的时日,而这样的现实真实就会成为人物画家的绳勒。另外,人物形象的具体性,很大程度约束了中国画笔墨的发挥,按一种单一的科学的西方绘画造型方式去制作,形是似了,神没了,我没了,心没了!“固未及于风神,尚汲汲于形似”(唐裴孝源)。中国画对笔墨的规范和要求派不上用场,笔墨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内涵丧失了(传统笔墨经过历史的沉淀有其特定的审美内涵),笔墨精神和情感得不到体现。因为形的限制,就算用不同的方法去塑造,最终的典型形象在形式上还会雷同,同有千篇一律和概念之嫌,实则同传统的逸笔草草,不重形似的概念化人物造型有异曲同工之处。再者,现实人物画情节、叙事的特性也禁锢着画家的理想浪漫情怀,像一部纪录片一样娓娓道来,人们欣赏的是形象、是真实的情节,缺乏抽象因素和颠覆世界的主观臆想让欣赏者审美空间受到限制,想象思维得不到扩展,精神开放性审美不能延续。事实上,在大自然中从生命的诞生到人类活动的离奇变故,甚至怪诞荒谬的现象表明不都是人定胜天。宇宙仍然很神秘,具有无限丰富性和不可知性。而现实是丰富的,情节又是具体的,中国画的本体语言在这里滞后,创作者麻木不仁地在描述着生活故事,未能在创作过程中“以意造”或“以意命笔”(苏东坡),像匠人绘制图表,索然无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受到遏制,安得“忘其所以”(明·冯梦龙)、“蹈乎大方”(庄子)。

传统文化的感召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思潮跌宕起伏,艺术观念不断嬗变,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实践者开始追本溯源寻找中国画艺术精神核心及总的规律和特征。中国两千年的写意史,从先秦到魏晋到隋唐美学直接影响了中国画发展始终,经久不衰,老子的“道法自然”“似不肖”,庄子的“逍遥游”“不形而神”, 笔墨托于形而不囿于形,有形则弊,《淮南子》的“不累于物”,这种“崇神”、“尚意”、“轻形”在中国画论思想史上是毋庸置疑的主流意识。而具体如实地描绘现实人物形象有悖于中国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独特的笔墨表现和追求。经过千年积淀的笔墨传统底蕴根深蒂固,有极强的传承性,顾恺之的“人心之达”,重于人性自由精神的表达,寻求个性,发挥自己,在骨子里追求精神的美,也就是黄宾虹关于绘画的“民学”说,是每个追求艺术本质和崇高境界的艺术家所向往的。近百年的人物画创作经过时代变迁,摸爬滚打,人们开始反刍传统,回归传统,复归大道。

即使这样,近百年来在面临多重学术困难的现实人物画创作环境中,仍然有诸多前辈大家不懈努力,探索实践,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如同戴着脚镣的舞者,有痛苦,有尴尬,有迷茫,同时在严格的限制中获得点滴自由也得到极大欣慰。他们解决矛盾,改造笔墨,拓展思维,极力在现实人物画创作中获寻自由与浪漫,前程茫茫,长路漫漫。

(作者系陕西国画院创作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