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地青花是瓷器装饰品种之一,以低温黄釉彩铺衬青花的一种釉彩,即黄釉为地,用青花为纹饰,呈现一种素雅华美的效果。这种釉彩工艺自明宣德创烧,清康熙时继续烧造,并成为康雍乾三代的重要品种。其中尤以雍正青花点缀黄釉最为新颖,青花多仿明永宣时的艺术效果。乾隆时期黄釉青花器物更为多见,这与唐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唐英以釉色的精美与器型的多样为乾隆盛世的陶瓷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包括如黄釉青花等器物的精工制作,使黄釉青花显现出黄色的尊贵与青花的清雅如此协调置于一器。清末、民国时,黄地青花制品较为昂贵,市面上有在宣德青花瓷上挂黄釉后以牟利。
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
这款清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见图),高19.8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11.3厘米,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该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面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部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经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督陶官唐英和协造之催总老格曾“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此交泰转心瓶当为其中的一件。这是唐英为讨乾隆皇帝的欢心而“自行拟造”的清宫御用瓷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