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兰亭雅集》
尽管两家拍卖行在国际行业范围内享有盛誉,但就近些年在中国内地的拍卖业绩表现来看,明显有些“水土不服”。无论是苏富比(北京)抑或佳士得(上海),两者拍卖业绩一直不温不火,尤其是苏富比(北京)的拍卖业绩更是一路下滑。两者甚至在2016年后出现了歇拍的现象。
与苏富比、佳士得“向里走”相呼应的是,内地部分具有一定实力的拍卖公司在2012年后则选择了向外开疆拓土。内地拍卖行“向外走”,表现于在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布局以及入驻香港地区。在内地各城市开设分支、进行拍卖业务的拍卖行,主要以荣宝斋、保利拍卖为代表,两者均以北京为中心向内地其他城市辐射。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内地拍卖行开始以香港市场为跳板进行国际化市场的探索。嘉德在2012年最早入驻香港市场完成拍卖首秀,保利紧随其后在香港成立子公司,翰海、匡时亦在2016年登陆香港拓展拍卖业务。
就近几年各家拍卖行的市场表现而言,“向里走”的国际拍卖行与“向外走”的内地拍卖行两者似乎表现出不同的处境。苏富比与佳士得受制于国内《文物保护法》所规定的“禁止境外拍卖行于国内经营文物”的政策限制,其经营权限与空间受到一定挤压,因此,两家境外拍卖行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与之相比,内地拍卖行结合自身战略定位与香港的政策、地缘优势,在香港的拍卖业绩相对稳定。
继嘉德与保利之后,2016年翰海与匡时先后赴港建立拍卖分支机构,给近两年稍显平静的艺术品拍卖圈增添了一些新的谈资,显得格外热闹。一方面,关于“京港艺术中心之争”的老话题再次被业内人士讨论;另一方面,内地拍卖行入驻香港市场,背后缘于怎样的内在逻辑?在香港市场中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这些话题皆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此,《艺术市场》将视角聚焦于“向外走”的内地拍卖行,结合2016年艺术品秋拍市场及近两年市场的整体行情、趋势,通过专访嘉德、保利、匡时3家拍卖行的掌舵人,了解它们在香港市场中的定位及发展策略,从中窥探内地拍卖行在香港地区的现状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