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茶叶末釉香炉
“茶叶末釉”一词始见于《陶雅》:“茶叶末釉,黄杂绿色,妖娆而不俗,艳于茶,美如花,范为瓶,最养目。”
据史料考证,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的黑釉,开始是无意中烧成的,釉呈黄绿色,颇似茶叶末,古朴清丽。宋代以后一度失传。清代前期在江西景德镇再度问世,多被用于制作贡品,民间少有。清末民初,淄博博山陶瓷工艺传习所研制恢复了茶叶末釉,质地细腻、造型新颖、工艺精湛、釉色鲜艳。
在淄博市的博山淄川一带,均发现过唐宋以来的茶叶末釉瓷器:釉面呈半无光,在茶绿色的釉面上均匀地布满着针、片状星点,晶体比普通的结晶釉小,比徽晶的无光釉大,表面光滑柔润,制晶浑厚大方。茶叶末釉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雍正时是有茶无末,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有的上挂古铜锈色;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
茶叶末釉的造型特点,多是仿青铜器的比较多,如炉、罐、瓶等,浑厚古朴,气质高雅,有自身的素质美为装饰效果,一直是中国陶瓷中稀有的艺术釉品种,1957年上海《文汇报》曾撰文介绍淄博茶叶末釉,被誉为世界陶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