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拍卖存在的问题,其实是现实拍卖活动中各种问题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商务部印发《关于规范和促进拍卖行业发展的意见》能够遏制拍假、假拍现象,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改变拍卖市场乱象,需要提高鉴定人员水平,成立专业鉴定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对市场形成监督能力。
法制网记者 韩丹东 法制网实习生 吴 双
艺术品拍卖,曾经被认为是“高大上”的话题。不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拍卖也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在互联网上,艺术品、收藏品拍卖平台不少,但问题也有很多。
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规范和促进拍卖行业发展的意见》。这份“意见”提出将建立拍卖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服务失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网络拍卖活动等系列举措。同时还明确推动“拍卖+互联网”建设,进一步拓展拍卖行业发展的新空间等。
收藏品网络拍卖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将如何规范?《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网拍门槛低真假难辨
与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公司的春拍、秋拍相比,网络拍卖的知晓度和渠道似乎更“接地气”——从拍卖网站到拍卖App再到微信公众号,网络拍卖的平台越来越多,拍品也越来越多样,大到房产、车辆,小到发卡、袜子,网络拍卖的拍品可谓种类繁多,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
为一探究竟,记者通过微信关注了某拍卖公众号。关注此公众号后,就可以选择“进入拍场”“发现”等按钮。记者点击“进入拍场”后跳转到一个界面,在此页面中可以上下滑动,查看正在拍卖的商品。
在拍卖商品界面,商品详情介绍的内容从上至下依次是物主、商品介绍、商品图片,图片下方显示的是拍品发布日期以及是否包邮、是否包退。界面下方显示的则是距离结束拍卖的倒计时以及“出价”按钮。在“出价”按钮下方,显示着商家可以设置的起拍价、加价幅度和保证金。
在此拍卖公众号上,记者也尝试发布拍品。整个过程很简单,简单填写资料后,记者就可以发布拍品,之间没有经过任何认证。而且,在发布拍品时,怎么填写全凭自愿,想卖什么也无限制,发布的拍品不用通过审核就可以直接上到拍场。
记者使用另一个拍卖App发现,发布拍品同样不需要审核。
审核程序不严谨,网拍平台上是否会有假货?
玉石爱好者王力给出了肯定答案。王力告诉记者:“网络拍卖利用的就是大家的捡漏心理,我自己的拍卖经验可谓是血的教训。”
此前一段时间,王力对网络拍卖可以用痴迷来形容,但是收到货后,他发现不少是假的。
王力告诉记者,他曾在网上拍了一块和田玉石把件。当时,从拍品图片看,不见一丝石纹,商家文字描述也很简单,只是说“略显结构”。然而,他拍下这块和田玉石把件收到货后发现了问题。“在灯光下查看,可以看见玉石中间有一个切面,明显是两块玉石拼接而成,只是外表打磨光滑而已。还有一个拍品,拍场上的图片是玉石,收到的却是石头”。
王力说:“在退货退款时,还和商家发生了一些小摩擦。结果,即便是买家被骗,也还得交违约金。”
“网络拍卖想捡漏,几率大概千分之一。就算捡漏拍上了,也得人家发的货确实是拍中的货才算。”经常参加网络拍卖的文玩爱好者李某说。
李某说:“最近我在网上拍了两节木头,大约10公斤,商家描述称是印度小叶紫檀,当时的价格是650元。从图片来看,如果描述准确,拍卖价与市场价差不多,所以我参拍了,并且拍中。”
“刚开始,我以为自己捡到漏了,高兴了好几天。可是等收到货之后发现,实物不仅和拍品图的照片不匹配,而且还不是紫檀。”李某说,“我玩木头也有很多年了,一收到货就看出来是假冒印度小叶紫檀的赞比亚血檀,两个很像,但是价格恐怕有百倍之差。”
收到的货与拍品描述不符,李某要求退货时,却遭到拒绝。“卖家反复强调‘货品已经拍出,概不退换’。”李某说。
无奈之下,李某想让拍卖平台介入,得到的答复却是要有鉴定证书,并且在7天内提交。李某嫌鉴定麻烦,只能自认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