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mgreen & Dragset《Temptation,2012》
英国一直将自己定位为美国与欧陆的中介站,在艺文资源方面也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欧陆各国的艺文机构或艺术教育体系,财源主要来自政府或者国际级的基金会;而美国则仰赖私人或非官方的赞助,政府干预的比例较低,可视为新自由主义的体现。
当我们真正进入了2017,梅伊(Theresa May)在1/17对外发表了她的脱欧演说,强调英国的立场及未来与欧盟合作的方式及细节[4],声明英国将脱离欧洲单一市场,但会寻找一个适当的合作关系,维持目前各领域产业的正常运作;并尽最大的力量保障人才等资源的流通。但长期而言,少了来自欧盟的资助,英国的艺文产业将逐渐倾向美国的私人赞助模式。特朗普也于1/20正式走马上任,目前NEA的主席仍是Jane Chu(一度传出影星席维斯史特龙将接任)。而特朗普上任后对艺文政策尚未有大幅度的改革,倒因为移民政策而掀起一阵风暴,引发不少创作者、策展人,以声援多元文化、反对族群与宗教歧视为核心,进行作品的创作或是举办展览等活动,或者我们可以阿干式地解嘲川普其实是创作者的谬思?且在抽象价值的层面,他分化、隔离的政策,反倒凝聚了大众对异文化、宗教尊重与包容的决心,相信这股力量能削弱挑拨造成的伤害,彰显艺术在社会运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总而言之,此两大事件对艺术家而言,成为了创作的养分,然在抒发了不满之后,还是要思考一下填饱肚子的问题。从英美两国的现况看来,脱欧对英国艺术家的远程冲击似乎较大些,赞助转向私人的结果,可能也会导致哗众取宠作品、活动增加,而小众的艺术则乏人问津。若英国退出单一市场、控制移民人等政策实际执行后,势将呈现另一不同的艺文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