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瀛,河北高阳人,其父李鸿藻乃同治皇帝的老师。他曾留学法国,是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发起人与组织者。在法期间,李煜瀛加入了同盟会,与孙中山关系甚密,他称孙中山为“新世纪的辅导员”,孙中山称他为“我的朋友”。李煜瀛与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并称为国民党四老。蔡元培当上北大校长后,聘请了李煜瀛为北大教授。
对于进宫当国民代表的邀请,李煜瀛很痛快地答应了。11月5日,鹿钟麟、张璧、李煜瀛三人带着三四十名军警进了紫禁城,责令逊帝立即出宫。当时清室内务府绍英汇报给溥仪后,说同意签署修正优待清室条件,也同意搬出紫禁城。但鉴于颐和园年久失修,总得先拾掇拾掇,能否给三个月时间,后来说一个月,哪怕十天、三天也行。此时,李煜瀛站出来发话了,他说皇宫里的东西不忙收拾,这需要分别对待:关乎国家文化艺术的东西,就不应该归一家一姓所有,应作为公有之物。几次交涉过后,鹿钟麟以武力威胁,溥仪带着他的妻妾在当天下午离开了紫禁城。
故宫珍宝,该往何处去
溥仪出宫以后,摄政内阁着手善后工作,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李煜瀛为委员长,汪精卫(易培基代)、蔡元培(蒋梦麟代)、鹿钟麟、张璧等人任委员,再加上绍英等五名清室人员,组成清室善后委员会来接管故宫,办理清宫公产私产的认定及一切善后事宜。
11月24日,段祺瑞到北京就职。仅仅一个月后,段祺瑞召开国务会议,推进清室善后工作,要求各部院领导都要参与此事,每个礼拜要有两个半天到故宫参与清室善后事宜。
12月24日,清室善后委员会正式开始了清宫物品点查,整个点查工作断断续续,一直到1930年5月才结束。当时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把点查情况公开,制定了严格的故宫物品点查规则,点查的结果随不同的进程编成书,公开发行,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当时参加清宫物品点查的主力是北京大学的师生。究其原因,一是李煜瀛、俞同奎、陈垣、沈兼士等清室善后委员会成员均是北大教授。二是当年老北大校址就在故宫下北角的东边,一墙之隔,自然方便。
后经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的文物有117万多件。故宫连同这些珍宝该往何处去?1925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决定成立博物院,并且定名为故宫博物院,其组织机构由董事会和理事会组成,在理事会下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和陈列馆。当天通过了组织大纲、临时董事会章程等,并推举了以李煜瀛为首的董事会董事21名,但是没有董事长。
最早写故宫院史的人叫吴瀛,作为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的秘书,他详细记录了故宫博物院的成立经过。在典礼之前,由清室善后委员会和段祺瑞政府共同商定出席开业典礼的嘉宾名单,当时邀请了3500名嘉宾,并决定在10月10日举行典礼。
1925年10月10日下午,在乾清门广场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的开业典礼,由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董事庄蕴宽主持,李煜瀛、黄郛、鹿钟麟都作了报告。那一天故宫门票五折,参观的人可谓人山人海,有说五万人的,有说十万人的。据说当天把观众们走丢的鞋捡到一处,居然捡了两箩筐。
从这天开始,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式发端。尽管故宫博物院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立博物馆,前面所说的古物陈列所才是中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但是它的影响力远没有故宫博物院大。故宫博物院从皇宫走向博物馆,它带给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不只是一个机构、一个单位,而是对另一种文明的接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影响了整个社会和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