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玻璃的主
楼但是除了普通消防的考虑之外,1961年的时候,图书馆的设计者还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古巴导弹危机。
那次危机的紧张程度是今天的人无法想象的,核大战一触即发,整个人类文明可能毁于一旦。对于贝尼克图书馆的设计者来说,怎么在核战火中保存这些古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于是贝尼克图书馆设计了可以把所有书籍沉入地下的设备,用以抵抗战火的侵蚀。如果真要爆发战争,善良的设计者希望能为人类保留这点星星之火,如果人类就此在地球上灭迹了,那么这些沉睡地下的古籍,也许可以静等下一个文明的开启,用以证明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辉煌过的人类文明。
对古籍的推崇和维护,是人类整体上的一种自信,对自己文明会越来越昌明、越来越进步的自信。但这同时也是人类个体上的一种不自信,需要古老的心灵导师来安抚我们焦躁俗鄙的灵魂。
我们生而愚笨弱小,对繁复纠结的人性,对庸俗疯狂的俗世,凭借一己之力无法自处,于是才有对古籍的青睐,不是因为里面的智慧,而是翻开之后,里面站出来的人,他们如你一般的焦虑执着,用整个大脑和生命对抗过。于是,你因为不是一个人而感到欣慰,在这样的人群里,你获得了安全感。
书籍由此被人类赋予很多附加意义,甚至过多的意义,以至于达到一个过于神圣的地位。但这多少有点自欺欺人。书籍更多时候只是一个记录,是一个工具。图书馆不是智慧的殿堂,而是打磨你智慧的工具库。
在我看来,对抗生命虚无的利器,也许是理性思考,但是能成为永恒的,是艺术。从这个角度来说,贝尼克图书馆的建筑某种程度上比它的内容更重要。
当你看到玻璃展柜里的《古滕堡圣经》的时候,你啧啧赞叹,好了不起,这个时候理性是存在的。但是当你站在巨大的佛蒙特大理石前面,看着一线阳光挣扎刺入的时候,你会倒吸一口气,愣住了,理性就此退下,灵魂上给予的呼应,让你一瞬间仿佛与神同在。美,是通灵的。
贝尼克图书馆建筑本身超越了世俗意义,即使我们必须用一个通俗的功效型为它博取关注,但是你知道,它是一个比里面珠子更耀眼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