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徐悲鸿与张善孖所养的小老虎合影
2017年嘉德春拍,备受瞩目的“大观-近现代书画珍品之夜”即将聚焦“大家:吞吐大荒一一徐悲鸿的万千气象”,九件展现徐悲鸿各种题材驾驭能力的扛鼎之作,全面呈现了一代宗师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踌躇满志、任重道远与壮心不已。我们将分成几部分陆续放送。
徐悲鸿以横融中外的视野,放眼全球,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与大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民族危急时刻,奔走四方,救亡图存;他追求真善美,高举现实主义大旗,努力变革,发出时代最强音;他坚忍耐烦,悲天悯人,严生强毅,波澜壮阔的人生充满着对于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他说“欲穷造化之奇,探人生之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他认为美术可以“立大德、造大奇、为人类申诉”,他在中西文化冲撞的大格局中,提出过对许多重大问题的睿智见解。以“艺术中兴配合国家复兴大业”为己任,即使在当今社会语境中,仍然是最重要的精神品格和人文关怀。
在徐悲鸿作品中,就数量论,以飞禽走兽为主要题材的动物画占据相当比重;从艺术性论,这些作品不但别出心裁地反映自然界的真趣,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形象中,往往寄托着深刻的人格化的意想。这和他主张着重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所思所想的创作思路是一致的。徐悲鸿的动物画继承了传统动物画的精神,着重表现动物的特殊性格和活跃的神气,或有奔驰千里的气概,或有威镇百兽的魄力,或有桀骜不驯的性格。他很爱画这一类威武雄健的动物,试图通过它们来表现自己坚强的个性,抒发自己奔放的热情,并感染观者奋发有为。所以他笔下的动物画给人强烈有力的印象,主题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