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孩子不爱看展览 原来问题出在这里(组图)

孩子不爱看展览 原来问题出在这里(组图)

2017-04-19 10:58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王海虎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重视艺术教育的父母们总希望多带孩子逛艺术展、博物馆,希望他们感受到来自大师的熏陶、增加知识储备。可是,本就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却未必买账。这会不会是家长一开始就做错了?

经常有家长问我,很想带孩子去看画展或者艺术展,可是又担心自己不懂怎么看,是否需要事先上网查资料做功课?更多的家长还存在这样的顾虑,孩子看展很不专心,每次都是走马观花,一会儿就哭闹着要离开,大庭广众之下真是挺丢人的。

看展是为了有趣,不是为了知识

我们先要确定一个重要的概念,带孩子参观展览或是博物馆,首先要给孩子留下一个印象:博物馆是一个好玩的地方,看展览是一件有趣的事。

家长的担心,多半是因为对于知识部分的重视,觉得去看展览,如果没有吸收相应的知识内容,看展览的价值就不大了。我认为孩子去看展览,满足的是好奇心,开拓的是视野,滋养的是精神,得到的是乐趣和文化的积累,启发的是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可以增长知识。

孩子不单是用眼睛看,更是用心享受这个过程,对展览感兴趣,对获取到的内容有探索的热情,看展览的目的就达到了。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的积累只是看展览得到的副产品,通过看,自然会得到知识的补充,但是如果注意力只是放在知识的增加上,那么就比较遗憾了,显然你忽略的是更重要的部分,而得到的副产品内涵也会大打折扣!孩子要去的是一个好玩,可以亲近的地方,绝对不是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孩子在展览中收获美好的印象,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对展览内容产生兴趣,这些才是对将来有更深远影响的价值。

真正的美育,是从滋养内心的感受出发的。

共读艺术启蒙书籍,不多解释

在去展览前,大人和孩子可以共读一些入门的艺术启蒙书籍。比如绘本,它既是儿童读物,也是成年人非常好的艺术启蒙。还有就是艺术史,尤其是西方的艺术史,是需要会讲故事的人来写的。我曾在多个场合给大家推荐过蒋勋先生所写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蒋勋先生本人也是非常会讲故事的。他曾在法国巴黎做过导游,所以他书的内容,如同他是个生动的导游,饶有兴味地诉说着逸闻趣事以及背后的历史和故事,非常通俗,但却十分引人入胜。

像这些艺术启蒙作品,我们可以像对待游记随笔一样,让孩子自由地浏览,不要做过多解释。有一天,孩子开始问问题,向你讨教了,跟你分享作品时,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去讨论,但不要以一个先知者的状态,以教导式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样的准备可以多一些也长久些,临时抱佛脚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都准备好了,我们就可以去逛展览会,画廊,博物馆了。

3种不同的游览心态

不过,票已经买好了,孩子又不想去怎么办?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回想一下刚才最先确定的概念,展览馆是个好玩的地方。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入手,思考如何让孩子先不抵触这些地方 。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当年去巴黎时,曾想去参观卢浮宫,就问别人卢浮宫的攻略是什么?该如何参观?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卢浮宫有三种玩法。第一种叫15分钟卢浮宫游,即三点一线。卢浮宫有三大镇馆之宝:蒙娜丽莎、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很多旅游团到了那里,就是冲着这三样宝物去的。后来到了那里,我也发现即使在卢浮宫的墙上,也有明确的指示。很多人到了那之后,就和这三样宝物合个影、拍个照,卢浮宫的游览就差不多了了。还有第二种玩法叫做一日游。从早上一早进卢浮宫,自己设计一套路线或者攻略,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展馆。但在整个卢浮宫转一圈,长达45公里,一天下来腰酸背痛,非常辛苦。当然,还有另一种玩法,是浪漫的法国人自己说的——卢浮宫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

这个故事其实是个玩笑话,但它提示了三种看待展览馆的不同态度,其实也是我们对展馆的初步认识。假如只是对其中的一件展品感兴趣,大可进去就直奔主题,看自己想看的,然后就走。当然,如果你想有所了解,有所研究,你可以花一天或更长的时间在其中慢慢浏览。当然第三种玩法已经不是看博物馆的态度了,而是如何欣赏艺术的态度。假如这些艺术作品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的生活自然就被它充斥着滋养着。当它成为你生活中的需要时,这一切的辛苦劳累,都将会变成一种享受,而对于孩子来说,不也是这样吗?

遵守规则,用这些有趣的办法

所以家长带孩子看博物馆的时候,心态要稍做调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玩”这个元素放在首位。首先是和孩子沟通。我们通常去博物馆和一些大型场馆时,我们通常会和孩子说:“今天要到一个地方去,你不可以……”其实当孩子听到这一大堆不可以时,内心已经受到了约束。我们其实可以先将这一大堆不可以,放在一边,先跟孩子说你可以怎么样。比如说你去看一个画展,你可以跟孩子说:“你可以躺在地上看,你可以趴着看,你可以倒走着看,你可以反着看,你也可以把它画下来。”

其次,孩子对看画展和博物馆通常是有兴趣的,他只是不知道从何开始。尤其是当他受到一大堆约束时,就会觉得浑身难受。但当你告诉他,你可以干什么时,看展览的过程就变成了一场游戏。尤其是当孩子知道,他能够用笔将他想看的画面画下来时,他就会产生愿望去成为他自己的事情。我非常推荐带孩子去看此类展览时,给孩子带一本小小速写本,既方便携带,既能够让他把想画的东西记下来。

当我们把这一大堆可以说完后,大家是不是要急于说不可以了呢?不可以,大家也能用一个小小的方式进行转化。比如说“你不可以去碰那些展品。”我们不妨把话说成:“靠近展品时,你是不是想像一个有学问的人一样,去看这些展品呢?有学问的人是不是将手放在背后来看呢?那我们来学一下吧!”当孩子靠近那些展品时,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将手放在背后。这样既帮助孩子不去触碰展品,也会避免保安当孩子靠近时,展现的急切关注和一些不友好的行为。

同样,当我们去跟孩子说在这样一个博物馆中,愿不愿意像一个有教养的人一样,和妈妈轻声轻气地说话。当孩子被友善的提醒时,他是愿意去模仿的。当一切都变成可以时,那一些小小的不可以,孩子是乐意去接受、退让的。

至于多大的年龄,可以去看博物馆,我觉得从来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我经常看到一些爸爸妈妈推着手推车,孩子坐在推车中,安安静静地跟着人群往前走。其实对他来说,这绝不是艺术教育、艺术启蒙,而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很多好玩的人和事,仅此而已。所以,不要带着太多的期望和期待,把这些原本单纯的事情人为地改变了。这对于孩子来说非常吃力。

此外,我们不妨将展览会之旅定制成家庭美育的游戏日。需要考虑的是,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时间安排,不要赶景点。可以将它设定为一个游戏:今天我们去看展览会、游览周边的公园;中午在商场吃一顿丰盛的午餐;我们还能留下一张张快乐的照片。美好通常就应该是色香味俱全的,营造出一个美好的博物馆之旅。这样一天的活动,当孩子在整个活动中将展览会、美食、照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连锁记忆时,我们就可以期待他有一天会说:“爸爸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再去看展览?”

最后,祝所有人观展愉快!所有孩子“玩”儿得开心!

作者介绍

王海虎,翼展风迎(菩提书屋)家庭教育发展中心创始人,出身艺术世家,为家庭”人文美育“理论创始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