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莫奈的烟囱(组图)

莫奈的烟囱(组图)

2017-04-25 07:58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邢千里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QQ图片20170425074727.png

法国大作家、左翼文学领袖左拉在看到莫奈的作品《圣拉扎尔车站》(The Gare Saint-Lazare,1877)时不无赞叹地说:“你能听到火车进出车站的轰隆声。这是这个时代的画作:现代化场景,令人愉快……”在《克劳德·莫奈》一书中,Birgit Zeidler写道:为寻求新的灵感,莫奈再次回到巴黎。他想画圣拉扎尔车站——这个把他从勒阿弗尔(Le Havre)和莱茵河沿岸的其他住所带到巴黎的铁路终点站。铁路是技术进步和现代生活的标志。

显然,莫奈是带着情感乃至赞美面对火车等这样的现代产物的。因此,《阿让特伊铁路桥》这幅画里,火车,连同从火车头上冒出的滚滚浓烟都根本不是问题,在包括莫奈在内的当时的人们看来不但不是问题,而且还是进步和美好的象征。也就是说,莫奈不但不需要殚精竭虑地思考如何回避和弱化这些元素,而且很乐于将它们组织进自己的作品之中,从而创作出从主题到画面都不同于前辈们的“时代风景画”。

所以,重要的不是大烟囱本身。这个在今天看上去突兀和令人担忧的符号在当时恰恰相反。作为科技进步的缩影和新生活的隐喻,莫奈是把它们作为独特的、令人振奋的物象记录下来的。从他的成名作《日出·印象》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远景中浓烟滚滚的大烟囱和起吊机等大型机械,清晨的太阳,林立的工业符号,莫奈对于现代工业的态度不言而喻。

同样,中国上个世纪50年代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新国画”运动,无论是从主题还是画面语言来说,都与传统的文人画迥异,是新生活和新艺术语境下的要求与反映。那些漫山遍野的车辆、器械、建筑和劳作的人们,显然与传统文人向往的归隐情怀格格不入,但这却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标准。同莫奈的“大烟囱”之于西方风景画传统的意义一样,“新国画”也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特别是山水画的丰富和启发。

与沈先生商榷。

(作者为艺术时评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