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羲之换鹅图》立轴,苏宁博物馆藏
企业收藏的动机是什么?是对品牌进行宣传,提升文化形象,抑或为了追逐短期的经济效益?在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渐趋理性的当下,企业或许将被赋予全新的使命,实现品牌建设与艺术的双赢。
智囊团的运作模式
企业收藏正成为当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新热潮。企业收藏的趋势可谓势不可挡。
据《中国国内企业艺术收藏调研报告》分析,1939年,美国的IBM集团开始以企业的名义收藏艺术品。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经济的复苏促进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发展。1959年,摩根大通购买了20件艺术品用于装饰其在公园大道的办公室,开启了它的艺术收藏之路。可以说是这两家公司首开企业艺术收藏的先河。
此后,这股企业收藏热情从欧美扩展至亚洲。而中国的企业收藏之路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起步比较早的就是北京保利集团。2000年,其在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以774.5万港元竞得十二生肖兽首中的牛首,以818.5万港元竞得猴首,以1544.475万港元竞得虎首。此后,保利集团享誉全国,甚至震动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