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帖》4
《冠军帖》5
《今欲归帖》1
《今欲归帖》2
草书是在西北战争中产生的,是为了写军事文书更快速,而出土的一些军事文书也与《八月帖》十分相似,所以,学者普遍不怀疑《八月帖》。但是,前三件作品的真伪颇受质疑,因为一般认为汉代的草书是章草,字字独立,不相连绵。
那么,张芝的狂草三帖是真是假?
第一,定伪有无充分依据?
最早把《冠军帖》定为伪作的是宋代鉴定家米芾和黄伯思,但他们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到了清代,王澍也是如此。到了现代容庚先生根据米芾、黄伯思、王澍等的结论,也认为是伪作,但他明确说自己是根据前人意见。
实际上,米、黄对书法史发展脉络出现了误判,毕竟在宋代已经看不到汉代草书。20世纪以来,西北考古出土的古楼兰、高昌的残纸,汉晋木牍,让我们看到汉代草书的面貌,虽然未见狂草作品,但有些字迹已经有狂草的影子。
第二,汉代末年狂草是否形成?
在这里,寇克让第一次提出 “西洲书派”的概念。
《四体书势》:“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同时见称于西州(凉州),而矜此自与,众颇惑之。故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
西洲,是当时中国书法最活跃的区域,聚集了很多草书家,除了崔瑗、张超是河北人外,其他人基本是同乡。
王愔《文志》曰:“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文为儒宗,武为将表。太尉辟,公车有道征,皆不至,号张有道。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下笔则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为世所宝,寸纸不遗,韦仲将谓之草圣也。 ”
寇克让指出,历代研究者错误地理解“匆匆不暇草书”,直到80年代,仍有一些文字在讨论这句话。实际上 “匆匆不暇草书”应该是“匆匆,不暇草书”,意思是草书写起来不容易,匆匆忙忙,来不及写。而非前人理解的“匆匆不暇,草书”,即匆匆忙忙的没工夫,所以写草书。
张芝有一个同乡叫赵壹,写过一篇文章《非草书》。他在《非草书》中说过一句话:“窃览有道张君所与朱使君书,称正气可以消邪,人无其衅,妖不自作,诚可谓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
这段话说明赵壹看过张芝写给朱赐的信,虽然不能说明赵壹和张芝是朋友,但至少说明两人的时代是非常接近的。
《非草书》曰:“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籕,竟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现代标点文献)
据寇克让分析,以往对这一段文字也存在断句错误,致史实不明。实际应该是“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是引当年疯狂学草书的人的原话,意思就是说刚才忙,来不及写草书,与张芝的“匆匆不暇草书”是完全一致的。
《非草书》又云:“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旨多矣。” 这句是赵壹自己的话,也说明,在张芝的时代,草书已经完全不同于本来的样子。
其实,对此的解读,唐人蔡希综与寇克让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是蔡希综没有拿出证据,后世的研究者对他的观点熟视无睹。
所以,寇克让认为,在张芝的年代,草书已经从求简转为求难,更为复杂的草书字体已经出现,即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