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遗产大国”如何迈向“遗产强国”(图)

“遗产大国”如何迈向“遗产强国”(图)

2017-06-14 10:45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保护第一,科学规划是关键

毫无疑问,在数量上,我国已进入“遗产大国”的行列,但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质量上,我国还远远没有成为“遗产强国”。面对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诸多挑战,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矛盾可解吗?谢凝高认为,关键就是要规划设计好分区保护利用,即功能分区,要根据不同遗产的价值、性质及其空间分布特点,确定不同的保护利用分区。

以自然文化遗产为例,首先是大分区:保护区内是以精神文化和科教功能为主,区外是旅游服务基地,以经济开发功能为主。这是中国古代名山保护利用分区原则———“山上游,山下住”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现代国家公园的分区原则。区内还要有严格的小分区,一般分五个区,即生态保育区,不对游人开放,允许科学工作者进入研究;特殊景观区,开放游览,步行观赏,不建机械交通,不设过夜设施;史迹保存区,开放参观,不可改造;大的风景区,设服务区,可建过夜设施———招待所、饭店、旅馆、商店、野营地等,以安全、卫生、简朴为原则,不建豪华宾馆,可通公路,实行特许经营;一般控制区,主要是农村、田园等,还有外围保护地带。此外,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不开放)、缓冲区和实验区(适度利用)。

“不同类型的遗产都有相应的保护利用分区,文化遗产亦要因类分区保护利用,这样才能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否则两败俱伤。”谢凝高强调指出,现在严重的问题是错位开发和过度开发,把遗产保护区当作旅游经济开发区,“区内游,区内住”,导致风景区遗产地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使风景区的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下降,破坏了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遗产的价值下降,甚至丧失。对此,要加快对遗产地进行抢救性整治,根据分区保护利用原则,拆迁错位、超载的非遗产建筑物与构筑物,尽可能修复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从国外经验来看,管理者的自身定位直接影响到遗产保护的最终效果。如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者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服务员,而不是业主的角色,对遗产只有照看和维护的义务,而没有随意支配的权利。法律严格禁止在所有国家公园和历史文化遗产地修建索道,除几条个别公路严格限制其他机动交通。欧美少有因为“申遗”而大兴土木、大拆大建、大迁移的情况发生,更不允许以世界遗产这个金字招牌搞房地产开发以带动经济利益。

为学习借鉴国外在世界遗产地和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和做法,近年来,住建部与美国内政部等管理部门建立了谅解备忘录;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在世界遗产地申报、保护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对提高和改善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只有当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不断升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实现由主管部门保护向全社会共同保护的转变、由注重遗产资源本体保护向遗产环境整体保护的转变、由国内保护向国际合作共同保护的转变,才能更好地实现自然文化遗产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章新胜指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