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50项世界遗产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今年6月10日,在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我们又将目光聚焦于这些稀世遗存。作为承载人类历史和文化记忆的世界遗产,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我国保护世界遗产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四类行为威胁着世界遗产“安危”
说起中国的世界遗产,它的理念大体与我国的“名山大川”和国家风景名胜区一脉相承。它们都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与大自然的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属于国家所有、受法律保护的地域空间综合体,其价值达到国家级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达到世界级的为世界遗产。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世界遗产50项,其中自然遗产11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5项、文化遗产30项。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的51项,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在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看来,这些世界遗产集中展示了科学、美丽、文明的中国形象,成就辉煌,影响巨大。
“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那些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对每个国家,而且对整个人类都是不可取代的无价之宝。”谢凝高同时表示,“由于一些世界遗产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因此,需要联合全世界的力量进行保护。”
实际上,我国的很多世界遗产已经遭到彻底且不可逆转的毁坏:
1998年9月,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申遗成功后被大规模进行城市化改建,“天上街市”“宾馆城”“天下第一梯”,每次破土动工都留下一处疤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相关人员进行监测,批评这些破坏行为让武陵源成了一座被围困的孤岛;
2003年1月,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遇真宫,主殿发生大火。调查发现,武当山文物管理部门擅自将遇真宫使用权转让给一家私立武术学校,埋下了安全隐患;
2003年8月,四川都江堰,开土动工的杨柳湖工程距离都江堰仅1300米,被紧急叫停;
2004年2月,大足石刻石门山一尊石刻和一尊泥塑头像被砍掉盗走;
2005年10月,山西平遥古城南城门城墙坍塌。
近20年来,山东泰山被过度开发,植被遭到破坏,景区一度出现违章建筑164处、违法别墅21栋;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以及布达拉宫等享誉中外的世界遗产,均曾因各种问题被要求整改……
“由于有些地方片面地把世界遗产当成旅游资源和‘摇钱树’,大肆地进行商业性、破坏性开发而导致问题出现。”谢凝高认为,世界遗产遭到破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错位开发;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投入不足。
他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风景区、遗产地对遗产的价值、性质、功能及其保护利用的认识和理解,严禁出于局部利益进行经济开发、毁景牟利,坚决制止严重破坏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行为。其次,对于被破坏的风景区和遗产地,必须进行抢救性的整治、保护,恢复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