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源自内心
“真正合格的匠人,从来都是对自己从事的那份工作怀有敬畏心,以修行的心态,一丝不苟、严谨的态度,以最高的工艺标准,完成作品的每一道工序,追求工艺的极致和艺术的完美,以致理想的最高境界。”甘而可说。
有人说“漆以载道”,这是从宏观角度的评价;在甘而可看来,他更愿意从小处着眼。“一件漆器,可以仅仅刷一遍,也可以用12分以上的力气,但不能太张扬,而要收敛,让人细看以后才发现其内藏乾坤。”甘而可认为,做漆器就像做人一样,要内敛、含蓄、真诚,要把它的美做到内心可以看到的地方,“以滴水穿石的毅力、耐心和坚持,把自己的作品打磨到极致,达到无限完美的境界,这是中国匠人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种追求真善美的信仰,一种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力量。”
甘而可介绍,一般来说,他的作品从设计到成器需要一年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年只做一件漆器作品,而是说漆器的制作周期在一年。“从设计、制胎骨、上漆、裱布、做漆灰、成型,到外部装饰、打磨抛光,以及最后的细节处理,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如漆器八棱净瓶,该作品的器型源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八棱净瓶,瓶身由方渐渐过渡到圆,造型跨度极大。除了器型的丰富,以及表面细致、精美的纹理之外,该瓶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内部所使用的“推光”效果。据了解,这种在器物内部的推光处理,在过去没有出现过,在甘而可的漆器作品中也是前所未有的。当把瓶体内部打磨到极致以后,由于漆面自身的致密度,瓶体内部会把瓶口的圆形光束反射出去,而观者的眼睛正好位于圆形的中间,观者可以在瓶底看到自己的眼睛,这也是独创性的互动。
“做人在人前人后应该一致,做手艺也是一样。如果说我把这件器物里外做到一样好,意义是蛮大的,它可以提醒人们从精神层面上理解这个器物,这个匠人是用心做的,把过去不可能的东西变为可能。”甘而可表示。
手艺当随时代
甘而可介绍,自古以来,漆器多为生活用品,但漆器精致的制作、精美的造型,使其美感上升到精神层面。而在漆器制作中,同样要深刻体悟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再将这无形之美用有形的艺术语言传递出来,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积累。
他以八棱净瓶为例:“八棱净瓶并不是平时插花和装饰的,而是用来礼佛的,因此在材料、颜色、纹理上都要更多地思考。如果用鲜艳的红色犀皮漆制作也可以,但这就和器物本身的精神内涵不匹配。” 甘而可坦言,他也曾试过用漆做出秘色瓷的天青色,但总感觉这只是多了一件秘色瓷而已。漆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那么,要用什么样的色彩、肌理来呈现八棱净瓶呢?在长时间的思考中,他从古琴上得到了启发。
“有些古琴的胎底中含有鹿角霜,其颗粒繁复的质感像天空的繁星一样,我希望将这种效果在漆器中再现。由于漆的硬度很大,经过打磨后,呈现出稳重、沉着、安静的感觉,其肌理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类似鹿角霜效果的小颗粒,简洁而又富于变化。”甘而可说。
在甘而可的创作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是甘菲的意见。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东家”联合创始人赵普将甘菲称为“另类传承”。“甘菲自己不会做手艺,但她学了文博专业,了解并理解漆器艺术,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漆器之美传达给更多的人。”
“论实用的话,漆器很难比得上一些质优价廉的材质,如玻璃、金属。漆器技艺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主要归因于其独特的美感和质感,以及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甘菲说。在甘而可看来,甘菲的意见正是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看法,而年轻人的意见必须重视、采纳,这也是传统手艺和时代联系的重要纽带。
此外,甘而可也不排斥传统手艺进入市场,以及与互联网的联合。他认为,传统手工艺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拥有更多关注,这本身就给传统工艺的传承带来了活力和动力。
“互联网的传播有一个妙处,像东家的平台上,有很多客户是通过作品认识艺术家,最后把作品人格化,作品就是人,人就是作品。”赵普表示。在甘而可看来,互联网的推广、市场的认可,对创作者来说都是辅助环节,关键还是匠人自身的坚守:甘于寂寞,精益求精,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成就了不起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