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相爱相杀”的梵高与高更(组图)

“相爱相杀”的梵高与高更(组图)

2017-07-13 10:46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黑玛莉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高更自画像

梵高一方面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弟弟提奥,请求他出钱资助高更;另一方面则写信给高更,希望他支持自己的构想。其实高更从没把梵高看作是天才,梵高在信中毫不掩饰对他的崇拜,更使他自觉高人一等。此时的高更正为钱所困,比起“南方画院”的建议,他更加看重的是画商提奥的资助。尽管他在给梵高的回信中一口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可实际上却迟迟没有动身。

精神亢奋的梵高此时已经开始为新室友的到来而准备了。他们约定,作为合作的第一步,各寄一张《自画像》给对方,他们的缠斗也从此正式开始。

互赠画像惺惺相惜

这幅梵高寄给高更的自画像被他命名为《日本和尚》,现藏于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梵高十分喜爱法国作家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子夫人》,他在书中一位东方和尚的生活中寻找到了共鸣——在大自然中冥想,远离尘世的喧嚣,崇尚简朴的物质生活……一切都与他的现状相符。于是梵高在这幅自画像中把自己设计成日本和尚,原本的蓝眼珠在画中也变成了东方人的棕色。

其实日本一直是梵高向往的国度。第一眼见到阿尔的风景时,他就迷恋上了这个地方,因为这里使他仿佛置身日本。正如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所说的:“这里的河水是绿色的,天空之蓝犹如日本木雕中的颜色……”与画友互换自画像,也是在仿效日本版画家们的习惯。而日本的浮世绘对于梵高的艺术影响更是空前巨大的。他曾在1888年7月15日的信中写到:“我的全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基于日本艺术。”他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日本趣味”。

作为回应,高更也给梵高赠送了一幅自画像,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画中的高更阴郁地斜视着,表情中略带些“江湖气”,像是一个被流放的罪犯。其实,这正是高更刻意塑造的形象。在写给梵高的信中,他详细描述了此画的创意:“面部就像冉·阿让一样坚毅,褴褛的衣衫遮不住他内心的高尚、温柔与热情。红色的脸庞如发情期的动物,红眼圈代表了熔炉般的激情,灵感在呈现,隐喻像我们一样内心炙热的画家们。”

冉·阿让是雨果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他经历过穷困潦倒,也体验过显赫富贵,历尽苦难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正直善良之心。高更以冉·阿让自比,还在自己签名的上方写下画的名字:《悲惨世界》(直译为《悲惨的人》)。这幅自画像以鲜花图案的墙纸为背景,好像是“少女的闺房”,被高更解释为“纯洁艺术”的象征。

梵高执意邀请高更组建“南方画院”,除了敬仰对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俩人在艺术观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希望脱离印象派的窠臼,都喜欢不经调配的纯色,还同样喜爱日本的浮世绘艺术。例如在这幅自画像中,高更就吸取了浮世绘的“图案化风格”。

所谓“图案化风格”,简单来说,就是把现实中的风景、人物简洁化,剔除不必要的细节,以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图案化”的高更自画像给人的感觉像是简笔画,过于单薄。不过,在高更、梵高看来,这也正是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布置住所满怀期待

为了迎接好友的到来,梵高以每月15法郎的价格租下了一套两层公寓。外墙是他最为钟爱的黄色,被他叫做“黄房子”。他还精心描绘了一幅小屋的油画,现也收藏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里。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