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产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整个艺术品拍卖从起点到终点的链条中,无论是对于卖家、买家还是拍卖行,都有金融介入的机会。
首先是卖家的委托保证金模式。
拍卖行为了竞争藏家手中的“生货”和“尖货”,可以采用先行支付给艺术品持有者保证金,相当于承诺给委托人一定的保底拍卖收益。双方可以约定对拍卖成交高出委托保证金的部分进行分成。拍卖行需要对市场走势以及买方的出价有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如果拍卖不成交或成交额低于委托保证金数额,拍卖行就会赔钱。委托保证金业务与贷款模式完全不同,更像是投资,风险较大,贷款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投资是为了获得利润分成。
其次是拍卖过程中的第三方担保机制。
拍卖行在公开拍卖开始之前,可以找一个场外愿意以保底价购入拍品的第三方签订协议,这个价格是不公开的。如果最终公开拍卖成交价低于保底价或者流拍,则场外第三方必须以拍卖前允诺的价格购入这件作品,不可撤销。如果最终成交价超过保底价,则担保方可以从超出的部分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对担保方保证的收益,提成比例双方协商确定。一般来说,担保方需要抵押一笔资金。
第三方担保机制对于卖家、拍卖行和第三方担保方是多赢的。就卖家来说,第三方担保底价是稳定收入的保证,同时提升了卖家释出藏品的意愿。对于拍卖行来说,即使公开拍卖流拍,拍卖行的保底收入在拍卖前已经锁定。对于第三方担保人来说,得到了一次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质拍品的机会。
举例来说,2017年5月,苏富比拍卖行公布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专门提到第三方担保机制对公司业绩提升的重要作用。据媒体报道,苏富比首席执行官Tad Smith表示:对于接下来的春拍,苏富比现在已向卖家提供了2.17亿美元的总担保额,在不可撤销竞价抵消了一部分风险之后,只有4000万美元的风险担保净额。36件担保拍品中的20件已经找到了第三方担保人,在拍卖开始之前就为公司的收入水平提供了保证。苏富比首席财政官Mike Goss表示:公司去年在担保方面获得的教训就是在拍卖前过早地签订了担保。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公司的担保情况变得理想了,因为公司以一种更聪明的方式对冲了风险,并且以公司对艺术品的估价进行担保,而不是卖方所给的价格。同时,今年公司选择在开拍之前不久才将担保确定下来,这样就不会像一年前那样承担太多的风险。
最近两年,在国内也有艺术品拍卖公司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对第三方担保机制进行探索和尝试,引入艺术品鉴定估值和融资专业机构与预购买家之间达成艺术品质押的资金支持协议的方式。在协议顺利履行的情况下,专业机构可以分得部分佣金。从实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再次是买家的艺术品质押贷款服务。
买家在拍卖行拍到艺术品后,如果资金周转不过来而无法全额付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拍卖行向银行机构按照艺术品价格的一定折扣申请质押贷款。在通常的情况下,艺术品质押贷款需要拍卖行作为担保方。拍卖行愿意承担担保方的义务,其一是可以促进拍卖的成交和付款,其二是如果买家违约,拍卖行可以以较低的折扣价得到物超所值的拍品。
相较于其他机构,知名拍卖行是金融介入艺术市场的上佳入口。因为知名的拍卖行十分了解艺术品的来源和市场状况,对客户的还款能力熟悉,有专业的鉴定和估值专家,具备艺术品的保管条件,自身具备流通变现的渠道。在融资数额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拍卖行一般自己直接支付,如果金额很大,拍卖行则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