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像
张作霖,字雨亭,生于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被盛京将军增祺收编,1916年袁世凯死后,他被北京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领奉天督军,兼省长,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张作霖的实力范围在东北三省,全盛期奉系辖区更扩至热河、察哈尔、绥远、直隶及山东。1920年直皖战争中支持直系获胜后,实力扩展至山海关关内。其子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中的爱国民族英雄,曾被周恩来评价为“民族英雄”及“千古功臣”。
1927年,张作霖被孙传芳、张宗昌、吴俊升、张作相等拥护“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6月18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就任大元帅,行使大总统职权,并令潘复组织军政府内阁。就在张作霖掌控北京与天津期间,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完备、设备最精良的天津造币厂生产了四款银元:20元及40元金币铜样各一款,以及这两枚极罕见的50元金币,这些钱币当时并未流通,今归类为特制样币。民间普遍认为这枚钱币数额不多,每次出现,总会惹得无数藏家激烈争夺。
对于张作霖以及张学良的一生,历史诸多叙述,而张家财产的下落也是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这枚金币是流传下来了,此番再出现,惊艳藏界。
其次,这枚金币背部所用的国徽图案为1913年2月至1928年间北洋政府时期使用,图案中西合壁,基于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有效结合了西方纹章布局和中国传统之十二章图案:图案中含日、月、星辰、山、龙、凤、宗彝、斧、藻、火、粉米、黼、黻等十二种吉祥物,象征决断、稳定、明察、洁净、孝养、文采等喻意。
从相关记载看,该国徽的设计由鲁迅主持。
1912年,鲁迅应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入教育部任职,后改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鲁迅日记》1912年8月28日条中详细记载了鲁迅与钱稻孙、许寿裳两位同事,共同拟定国徽图案,并提交,或未通过也未公布。1913年2月,《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刊载了《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文中对国徽设计作了阐释,并附设计图(钱稻孙草绘),图下注明,在此前图案拟定稿的基础上,按国务院会议指定意见修改。设计由鲁迅亲自执笔,并书写设计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