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丝路遗珍 印象岩画(图)

丝路遗珍 印象岩画(图)

2017-08-18 10:02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于园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岩画原始吗?当然,这些来自远古的符号,散发着人类原始文明的神秘气息。但在张学智的笔下,原始的岩画跃动着现代的艺术气息。

在民族文化宫的展厅里,张学智的印象岩画,有水墨的,有油画的,有黑白线描的,也有泼墨重彩的,有些是象形符号的复摹,有些是抽象变形和夸张写意。“远古的呼唤——张学智印象岩画‘一带一路’巡回展”展出了张学智80余件印象岩画作品,内容有反映太阳崇拜、祭天、狩猎、鏖战等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还有基于岩画灵感而生发出的洪荒天地、野林古风、混沌初开等想象画面,呈现出一种神秘、诡谲、宏大、瑰丽、浪漫的艺术情境。

“1989年的一天,我第一次看到贺兰山上的岩画,当时的我惊呆了,被那神秘原始的美感动了!”张学智说。自从与古老的岩画邂逅,他一发不可收拾,与几位美术同仁耗时四年多,翻山越岭,不分昼夜,风餐露宿,倾情寻找和拓制了上千幅岩画。“我仿佛跨越了时空,进入了祖先的怀抱,那一张张灵动的面孔在向我微笑,那一个个挥舞的动作在向我招手,或射猎,或游牧,或竞技,或表演,或格斗,或欢庆,伴随着风的呼啸,气的升腾,火的燃烧,光的喷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远古生命的活力。”二十多年后,张学智谈起当时的情景,依然炽烈而真挚。

把原始先民用硬体工具在岩石上雕刻图像的方式,转化为用笔墨在纸面上书写,在手段、方法变化的情况下,印象岩画如何努力保持线刻的力度和节律,又增添笔墨变化的情趣,这是个新课题。张学智在写意笔墨上苦下功夫,掌握笔线墨色原理,追求韵味和节律感。张学智之所以把他的绘画形式命名为“印象岩画艺术”,是基于他的绘画是“意象”而不是写实的,是“表现”而不是具象的,强调的是一种“似与不似”的表达方式。他的“印象岩画艺术”不是对古代岩画的复制和再现,而是注重根据对客观自然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念。极度符号化的抽象人物、粗犷凝重的笔墨、光怪陆离的色彩、梦幻般遥不可及的时空,构成张学智岩画艺术中融汇古今、化合中西的显著特色。

美术评论家贾德江说:“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绘画意象造型的笔情墨趣,崇尚骨法用笔,注重墨韵生动,讲究写意精神,以阐发古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关系,还将西方后印象派信笔流淌出来的华彩,表现富于幻想的那种对比强烈、凝重而又鲜活的笔触以及极具民族特色的非洲面具、木雕等艺术,包括中外民间艺术的养分,有机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在自己的创作领域发挥出惊人的想象力,由此朝向表达更自由、笔力更老辣、造型更抽象、抒发更从容的境界迈进。”

文化是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纽带,岩画作为人类共同的母语,为世界各国所认同,张学智勇于打破传统,用质朴简练、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印象岩画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找到了各国文化交流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将成为中国艺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艺术形式,成为一张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名片。中国岩画学会会长、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执行委员王建平说:“张学智以传统的水墨技法编织着世界五大洲的古老文明符号,经过艺术升华,传达出岩画全新的艺术魅力,在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架设了一座艺术的新桥梁,这正是岩画人所期待的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张学智的绘画作品,还包括了部分岩画衍生文创产品。岩画形象的简练性和图案性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由张学智“印象岩画艺术”衍生的文化衫、邮票、装饰品、包装盒、陶瓷、丝巾、服装美观大方,受到现场观众好评。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