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青年批评家的困境 靠稿费活不下去

青年批评家的困境 靠稿费活不下去

2017-08-30 10:16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雷祺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当下青年批评家不断地走向公众视野,被称为“第四代批评家”,似乎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但现实中的境况却未必如此。

他们大多数有固定的工作,就职于高校、美术馆、画廊、拍卖行等各个艺术领域,可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青年批评家。吃批评家这碗饭是相当难的,一是我们的批评难以独立,专门从事批评工作代价很高;二是稿费太低,只靠稿费难以为继,只好另谋一份稳定的职业,兼顾从事批评工作。前辈批评家都面临这样的困境,更何况青年批评家。

说实话,今天的艺术批评,很难说是真正的批评,大多都是在褒奖。艺术家作品诚然有好的一面,但不少的批评家,却只挑好的一面说,甚至使劲拔高,对不足却轻描淡写。当然这和艺术家也有关系,不少艺术家只想听好话,听不得真批评。批评家认为的不足,却可能是艺术家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但是,要知道解读作品是开放性的,面对不同的读者,就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与价值评判标准。

“坐台批评”指的是批评家不为真正的批评坐台,而是为稿费坐台的一种界定。当然,批评家的文字作为一种个人劳动,理应得到价值回报。不可否认,有些批评家的文字,如同艺术家违心去画行画一样,以满足对方的审美观念与赞扬心理为诉求,这些文字,其实属于艺术欣赏层面的文字,严格讲不属于真正的批评文字。而每个观众在不同的时候,作出的回应方式并未始终如一,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们对于不同批评家在不同状态之下撰写的不同文字理应区别对待,而不应一棒子打死。可惜的是,有些本来学术讨论的事情,往往最后演绎成人身攻击。

严格地讲,批评家不是艺术家的代言人,批评家也有自身的工作,就是批评理论史的书写与建构。以往被人诟病的是,老认为批评理论、美术史就是为艺术家服务的。我个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假象。艺术家与批评家是两个不同工作层面的人,既有关联更有区别。对于艺术史的撰写,批评家不仅仅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本身,也应涉及艺术系统中的其他部分,诸如事件、生活等艺术现象,如此才能书写一部完整的艺术史出来。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艺术史观与批评态度,对待丰富多彩的当代艺术,也会有不同版本的当代艺术史。

在当下成为一名好的艺术批评家,需要具备多方面因素:第一,深厚的学术功底与见解;第二,保持对当下问题的敏感度和参与能力;第三,良好的对外沟通与资源整合能力。青年批评家不仅需要前辈的提携与公众层面的认可,也需要自身的努力。时代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不被各种表面的东西所束缚,同时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批评界的新生力量,未来道路尚远,要懂得坚持下去的意义,形成个人独特的批评观,自信自己的学术定位与价值。再就是要学会智慧生存,批评的独立性,很重要一点是建立在经济财富独立的基础上。

今天是一个多媒体互动时代,当下的青年批评家及青年艺术家,都需要敏感起来,掌握新媒体运用的方法与能力。假若忽视这样的现实背景,终将被新艺术史所淘汰。

(作者为艺评人、策展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