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记录家族历史
在讲到《集外集》和自鸣钟的时候,60岁的老吕眼睛里有了泪光。他回忆说,这两件东西和第一次捐赠的《苏东坡全集》都是上世纪30年代他外婆在上海做工时买的,那座自鸣钟原本还有一把钥匙,只是在多次搬迁中遗失了。
老吕的外婆名叫徐藕花,是新昌城内一户普通人家的女儿,成年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嫁到了分水乡泉窝村(今羽林街道泉清村)的一户地主家中,并生下了两个女儿。
上个世纪30年代初,因实在无法忍受婆婆的欺侮,徐藕花上法院与丈夫离了婚,带着两个女儿去了上海,一边做工养活自己和孩子,一边在夜校里读书识字。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徐藕花买了《集外集》、《苏东坡全集》和自鸣钟。
那时,性格刚毅、为人诚恳的徐藕花人缘相当不错,不少在上海做工的新昌人都与她成了朋友。其中,有一位泉窝村的工友,名叫石仲华,是中共地下党员。在一次工人运动后,他遭到了国民党的追捕。为了躲避敌人,石仲华找到徐藕花寻求帮助。
因为自身的遭遇,也因为在夜校中接受了进步思想,冒着被牵连的风险,徐藕花收留了石仲华,并费尽心思将他藏到了其他新昌工友处,使他成功逃过追捕。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徐藕花带着孩子们回到了新昌,一起带回来的还有《集外集》、《苏东坡全集》和自鸣钟。
再后来,徐藕花将一直陪伴她的三件物品留给了外孙吕建中。虽几次搬家,老吕始终将老物件带在身边。
“博物馆是一个保护老物件、发挥它们价值的好地方,以后展出了,我们自己也还能看到这些东西。”23岁的小吕说,“我们回去还要再看看,还有没有值得保护、传承的老物件可以捐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