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时期的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清雍正时期的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撇口,细颈,长鼓腹下敛,圈足,因形似橄榄而得名,高35.9cm,口径10cm,足径12.5cm。橄榄瓶为清代流行器形,其造型丰满秀挺,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轻巧灵动而又不失稳重,兼具梅瓶、玉壶春之特征于一身,有素身与瓜棱式之分。橄榄瓶始烧于何时尚不明确,但于雍正、乾隆时期最为常见,属陈设用瓷。
关于这件橄榄瓶,还有一段曲折的诞生经历。
283年前,唐英的“失手”
相传,清雍正十二年春季的一天,江西省景德镇内格外热闹,因为这一天是往宫里送瓷器样品的日子,送入宫的这些样品,将决定官窑未来一年的烧制品种。窑工们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小心翼翼地放进箱内,旁边有人不断报出瓷名:“青花烛台1件,各色瓷碗27件,小碟6件,花瓶5件……”当时的督陶官唐英坐在一旁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一切,眉头紧锁,表情凝重。点装完毕,唐英突然站起身来,打开箱子,抄起里面的一件瓷瓶就摔在地上。
唐英此举自有深意。原来,这一年的宫廷用瓷为雍正皇帝钦点,在此之前,皇帝特意下旨,命唐英烧造一批新颖的粉彩瓷器。烧制瓷器非一日之功,要烧出有新意的瓷器更非易事。唐英对这些唱“重头戏”的瓷瓶并不满意,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儿别扭。
雍正帝圣旨中提到的粉彩,又称“洋彩”,是釉上彩新品种,始创于康熙年间。特殊之处是在烧好的素胎上,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上。由于砷的乳浊作用,与各色釉相结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粉红、绿彩变粉绿、黄彩变浅黄……给人一种粉润柔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