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仿制文物衍生品
目前,我国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一些老旧的文化衍生品类型也焕发出新特色,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风格的创意衍生品。但从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来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创意和设计能力不足、没有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文化产业链不健全等。日前在上海召开的“衍生品市场开发与文创产业发展”论坛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邓慧国、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与开发部副主任蒋名未、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蔡纪万共同就文创及艺术衍生品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寻找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
教育连接创意和产业
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首先分享了博物馆衍生品开发历史以及台北故宫立足中华文化传统资源进行衍生品和文创产业开发的体验与成果。她表示,博物馆开发衍生产品由来已久,但真正提出所谓的创意经济下的创意产品,还是在1998年,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希望为艺术争取更多的经费,为了说服财政部,用企业的角度去计算文化行业雇员的产值,以及在经济上的贡献率,由此正式提出创意产品的概念。随着“创意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渐显,博物馆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台北故宫博物院拥有70多万件的文物藏品,云集了数千年人类文明的无形智慧,其中所蕴含的就是文创产业所谓的内容产业,那么怎样运用前人的智慧从技术、艺术面来开发出好的衍生产品,并且让不同背景的人来消费?周功鑫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跨领域的,如果说文化创意产业是跨三个领域:文化、创意、产业,那么在这三个领域里博物馆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文化类,创意和产业是可以结合的,也就是说,产业园就应该有自己的设计师。于是,周功鑫在2008年回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时间就创立了文化创意研习部门,把这个产业里的核心人员,从总经理、财务、行销、营销到设计师,把他们请到博物院研习半年,让他们对那里的收藏,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各自的领域去了解产品,并从价格到市场到发展的广度都能有所掌握,“我比较看重教育,通过5届的培训,台北故宫衍生品销售从不到2000种到我离任时将近5000种,产值从原来的不超过3.4亿到9亿以上,从这些数字就可以看到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这也是产业对文化的认识的提升直接产生的产值。”周功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