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芳新作《来楚生评传》是他第六本画家传记类书籍,将在下月出版发售。
一代宗师少有人知
来楚生先生我国近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论集书、画、篆刻三大艺术于一身,他可谓是位列吴昌硕、齐白石之后的第三人。然而,相比吴昌硕、齐白石,上苍给来楚生先生的生命太短促了,他只活了72岁。尽管这样,他还是以他固有的艺术天赋再加后天的百倍勤奋,给社会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特别到晚年,带有强烈个性的书画篆刻作品像泉涌一般出现。来楚生的画有八大、石涛遗风,阔笔横扫,知黑守白,气韵贯穿,冷峻奇崛,虽寥寥几笔,却笔笔淋漓,加上他自创的重彩浓墨,终成来氏风格;来先生的书法隶、篆线条苍劲,富有金石味,有奔雷坠石之奇,临危据槁之形;而他的草书,点划流畅,行笔严谨,虚实相照,开合有度,见鸿飞兽骇之资,出鸾舞蛇惊之态,世人誉之“来隶”、“来草”;他的印,只同代篆刻家钱君匋先生一句话见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能独立称雄于印坛者,唯楚生一人而已。”先生的印,三十岁前从古玺汉印中吮取营养,五十岁前从攘之、缶翁身上循寻刀法。六十岁以后,潜心思索,苦心探研,形成大刀阔斧,纵横不羁,虚实夸张,气势宏大的印风。特别是他的肖形创作,独领风骚,开创了一个时代,也影响了几代人。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成就卓越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只在专业领域被人赞颂与推仰,还没有被广泛地宣传与认识,他的艺术地位被社会远远低估了。时至今日,在《辞海》的艺术家条目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我们都找不到他的名字。这或许与来楚生先生生前一贯的恭谦、不善自我包装与交际,或者他的“自爱不自贵”的清高性格有关。直到最近三五年,关于来楚生的研究成果才逐渐出现在期刊报纸上,一些艺术类院校的学者也开始将来楚生艺术思想作为论文的选题来研究,全国各地的专业组织也纷纷举办来楚生作品展览或学术研讨。
从这一点来看,李仲芳的《来楚生评传》(以下简称《评传》)这样全面介绍来楚生先生生平活动与艺术思想的著作,有着总结和开拓的重要意义。《评传》采用通常所见的人物编年写作顺序,向读者慢慢呈现了来楚生各个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在此环境下主人公所发生的故事。《评传》文笔生动,构思严谨,材料详尽,依据充分,足可让读者感同身受成功艺术家的一生艰辛,包括生活、社会、政治乃至身体健康方面的。
多方录访终成大作
《评传》用较大的篇幅专门分析了来楚生先生的艺术思想,对来楚生先生的书、画、刻印做了长篇独到见解的议论。这与李仲芳本人在文学和艺术上的造诣密不可分。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萧山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李仲芳既是美术评论家,也是画家,更是一位传递画家心声、述说画幅含义的作家。截至目前,李仲芳已经出版了五种画家传记。其中第一本,是讲述著名画家曾宓先生生平和绘画艺术的《容我漫索》,另外还有《曾宓艺术札记》、《三石楼谈艺录》等,对研究曾宓绘画艺术产生了不小的作用。此外,李仲芳还曾受邀为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卓鹤君、吴山明撰写了传记类书籍《卓鹤君》、《吴山明》,也是关于画家个案研究的专著。此后的《任伯年评传》、《陆俨少评传》,也曾在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著名美术史论王伯敏曾作《丁丑除夕赠李君仲芳》相赠,诗曰:早年勤读虹翁语,好是学人映雪忙。今日心安林外道,筑楼听雨写文章。
为了撰写《来楚生评传》,李仲芳曾到国内多家图书馆采集资料,日进夜出;他经常往返浙江、上海,有时只为做实一个史证,多方探寻已经失散的先生的亲人、朋友和学生;为了让读者有一个更具体的感受,他甚至沿着先生生活过的足迹,一处一处地访问、拍照、作记录。这才有了《来楚生评传》的诞生。
来楚生生前曾有壮语:“我的东西要后代去评。”究竟评价如何?不妨就去读一读《来楚生评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