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西泠绍兴秋拍 陶祖龄[明]、陶崇谦(1582~1629)陶崇文[明]、陶履中[明]等十二人 绍兴府会稽县陶氏家族诗札一批
中国道家哲学思想主张“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而绍兴陶堰的陶氏一族则生动诠释了这句话。陶渊明如此,他的后人陶岳亦然。唐朝末年,陶岳从赣地辗转山阴,定居绍兴陶堰,从此开启了陶氏家族以文传家的佳话。
本次将现身西泠印社(绍兴)2017秋季拍卖会的“陶祖龄[明]、陶崇谦(1582~1629)陶崇文[明]、陶履中[明]等十二人 绍兴府会稽县陶氏家族诗札一批 ”,就是陶渊明后陶氏一族三代雅集文会时所留存下来的珍贵诗札史料。
于陶氏家族而言,这是一次可贵补遗。这批诗札不仅再现了明代绍兴地区的文人书法,诗歌唱和,而且罕见地以家族的面貌来呈献历史上书香门第的文化传承。因此,这批蕴历史、艺术与文献的诗札,其之珍贵不言而喻。
陶氏家族三代人的一次文化盛会
“罗浮古仙种,羣卉逊高格。会有霜雪姿,粲英沁肌骨……笑傲梅花间,仙人来八百。”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生命的张扬激发了诗人的雅兴。在陶氏家族的新春雅集上,崇字辈的陶崇谦一气呵成一首咏梅诗,引得众人纷纷作诗应和。
陶崇谦的才华,名于少时。他自小跟随晚明“公安”派与“泰州”学派的重要成员的陶望龄学习,考取了贡生,后官至运判。并且,陶崇谦与陈洪绶的老师张尔葆还是姻亲关系。
作为江南望族,陶氏家族自明成化至崇祯,共传承六代。此次雅集的与会族人,则以第四代陶祖龄为长,陶履中、陶允教等为次,陶崇谦、陶崇文等为幼。三代十二人等,在这次新春雅集上,以“自然风物”为歌咏主题,留下了大量优美诗作。
“春风叶叶正吹裾,春雨微微自剪蔬……知有花天陪丈室,愿持香饭一分余。”这首诗的落款为弟祖龄。
陶祖龄虽为十二人中最年长的族人,但从落款可以推断,与之应和的人,应该有陶祖龄的兄长,也许是陶望龄、也许是陶舆龄,如今已不得而知了。但可以想见的是,当时雅集的与会族人,肯定不止这十二人。
雅集作为文化家族的诗性存在方式,意义重大。陶氏作为江南文化家族,其形成离不开一个长期的文化积累过程。除了科举的外部推动,更有族人潜于学、游于艺的内在动力,使整个家族不断“文”化、“诗”化、“雅”化。
陶氏家族雅儒甚众,而且家族传承有序,这也使得文化家族的文会得以频繁举行。这一家族“盛事”展现出一个风雅千年的江南望族的气魄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