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巴黎的波希米亚生活 孕育了毕加索名作(组图)

巴黎的波希米亚生活 孕育了毕加索名作(组图)

2017-10-10 08:40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亚维农少女,毕加索,1907,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亚维农少女,毕加索,1907,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对于《亚维农少女》及其开创的立体主义风格,评述已经太多。这幅作品并非灵光一现的产物,在它面世之前,毕加索就画了很多草图,他吸收了塞尚艺术的营养成分,又偷取了非洲部落面具的原始性。而我们不要忘记了,这幅作品诞生于何种环境?光影阑珊,声色犬马。如果没有住在巴黎,如果没有蒙马特高地,如果没有“洗衣船”工作室,20来岁的毕加索是否还会在彼时彼刻获得如许的创作契机?

英国传记作家约翰·理查德森在毕加索生前就得其资助,撰写了厚厚的五大卷《毕加索传》。第一卷主要陈述毕加索“蓝色时期”和“粉色时期”的成就,结束于1906年。这是一个时间点,毕加索即将迎来个人事业的一座高峰,世界艺术史也即将迎来重大突破——1907年的《亚维农少女》。

在第一卷的结语里,理查德森称“《亚维农少女》是第一件无与伦比的20世纪杰作,是现代艺术运动的主要导火索,是20世纪艺术的基石”,连串赞语对《亚维农少女》不算溢美,它当得起。“对毕加索来说,它也是一种仪式:他称之为‘驱魔’。”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毕加索传:1907~1916(卷二)》将开启狄奥尼索斯式的魔法召唤,一种新的图像句法,“它使得人们可以用新的眼光、新的思想、新的意识感知事物”。

《亚维农少女》具有非凡的视觉冲击力。毕加索摒弃了消失点、均匀用光及肖像画写生技法,通过碎裂的三角剖分形式及对主题形象与背景的解析组合,实现了对画面的重构,从而颠覆西方艺术的一些传统规则。对于《亚维农少女》及其开创的立体主义风格,评述已经太多,毋庸赘言,当然,这幅作品并非灵光一现的产物。在它面世之前,毕加索就画了很多草图,他吸收了塞尚艺术的营养成分,又偷取了非洲部落面具的原始性。而我们不要忘记了,这幅作品诞生于何种环境?光影阑珊,声色犬马。如果没有住在巴黎,如果没有蒙马特高地,如果没有“洗衣船”工作室,20来岁的毕加索是否还会在彼时彼刻获得如许的创作契机?

“引言:毕加索帮”,大有深意。哪些人构成了毕加索人际核心圈呢?情人费尔南多·奥利维亚、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浪子马克思·雅各布、诗人安德烈·萨尔蒙、数学家莫里斯·普林斯特、巴塞罗那“四猫咖啡馆”的旧友、德国先锋艺术文学组织“圆顶派”的威廉·伍德等人,以及玛丽·洛朗森等活跃的“交际花”……经纪人安布鲁瓦兹·沃拉尔和丹尼尔·坎魏勒,还有赞助人利奥和格特鲁德·斯泰因没有加入毕加索的“tertulia”(西班牙语的茶话会,指一群志向相投的人每天见面聊天),但时常来访。有一位关系微妙的访友是画家亨利·马蒂斯。另一位是乔治·布拉克。马蒂斯开创了“野兽派”,布拉克后来成了毕加索的艺术伴侣。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