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重见天日的琢玉工艺(组图)

重见天日的琢玉工艺(组图)

2017-12-01 08:3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郭石林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潘秉衡 珊瑚雕龙凤纹壶

潘秉衡 珊瑚雕龙凤纹壶

1949年,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玉器也和其他特种工艺品一样,销路一时不畅,到1950年才逐渐复苏。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潘秉衡举家回乡,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潘做了农会的文书和民校的教师,分到八亩地、五间房。1950年夏天,潘秉衡再返京城。1953年,北京市公私合营特种工艺品出口公司成立,潘欣然参加做加工活。1954年12月参加北京市第一玉器生产合作社,负责全社的技艺指导和设计创作。1955年春,在中共北京市委批准的北京手工业第一批老艺人名单中,潘秉衡荣获了“老艺人”的称号,这个称号相当于现在的“工艺美术大师”,这是政府对其成就的高度肯定。

1962年春节,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潘秉衡琢玉艺术展览,展出作品56件,历史作品图片30幅,琢玉设计画稿100幅。这种为手工艺人举办的个人专题展览,是历史上的首创。为长期以来被贬低为“雕虫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特种手工艺正了名。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共同编辑出版了《潘秉衡琢玉画稿》两册。这两本画册的出版,为手工艺人著书立说、出版著作,开了先例。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至今陈列着潘秉衡的玉雕作品,被誉为“东方瑰宝”,为世界艺坛所瞩目。

从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9年北京解放,正是他艺术黄金时期。他致力于立体圆雕人物,创作有翡翠“红叶题诗”,白玉“晴雯撕扇”、白玉“渔家女”等。同时薄胎器皿也有不少新作,如碧玉洗子“吉庆如意”、翡翠花卉瓶“杏燕争春”“荷兰争芳”等。他的琢玉技艺全面发展并走向高峰。

潘秉衡一生致力于“尽用、美用、绝用美玉良材”,“视玉若命”,自号“玉饕”。玉器压金银丝嵌宝工艺是他耗时八年研究复活的。被称为“二十世纪我国玉雕技艺史上最杰出成就”,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诵着一个“金镶玉”的故事:

1945年深秋,潘秉衡偶然在古董摊玉器堆里,发现了一个残缺的青玉笔洗,看到在盖上开了许多花纹浅沟,仔细观察,突然一处花纹闪闪发亮,他惊喜万分,几乎要跳起来!原来是他发现一个沟里残留下一小段银丝。他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早已失传的“嵌金银丝”玉器啊!他如获至宝,将这残玉买回, 开始不分日夜地摆弄琢磨,决心要让这门绝技重生并发扬光大。

殊不知整整过了八年后,潘秉衡才首次试制成功了两件作品。通过无数次试验,摸索出新的开沟工艺,改用整丝填入沟中,再用小锤轻轻敲击,将纤细的金银丝慢慢挤压到沟内,终于将失传的“金镶玉”工艺重光再现!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