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中国书画艺术的精神主要集中体现在气韵的流动及意境的创造上。追求境界是中国文化中文人墨客精神的共同目标。书法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艺,而是一个文化现象和一个中国文化的特征符号。
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史离不开汉字,而以汉字为主要表达对象再加上中国的哲学基础阴阳文化相统一的书法更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最主要的文化特征,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书家之思,之情,之文采,之境界,之胸襟,之气韵,通过柔软的笔尖,通过墨汁的律动而跃然于白纸上,形成一幅物态天趣在造化和心灵的合一的精神世界的表达,所以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书者精神与文化及思想的集中表现。这也是古人书法为什么开卷就有正大气象的原因所在。
纵观历史,现在能留传下来的书法家首先是饱读诗书的文化大家,其次才是书法家,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的作者《兰亭序》王羲之、《祭侄稿》的颜真卿和《寒食帖》的苏轼,他们不仅书法家,而且也是文化大家。这三篇墨迹之所以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这不仅得益于他们的书法美轮美奂,也得益于这三篇都是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其中的《兰亭序》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等许多名句,成为了后来书家作品的常用内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书于满腔悲愤、声泪俱下之时,其胸中失去亲人之痛与对叛匪逆贼之恨交织奔涌,被精彩的华章表现的淋漓尽致;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书于人生失意凄苦、怀才不遇之时,其胸中孤寂绝望的悲观与难卜未来的抑郁,从深沉低吟到放声倾诉,恸彻心扉,文字扣动人心。这三篇墨迹的均没有形式设计之反复推敲与深思熟虑,一篇即兴手稿,一篇亡者悼文,一篇自书诗文,却成了书法史上的盖世华章,原因何在?只有一个答案:书家在情动难耐之刻,加上他们的文化底蕴一蹴而就。所以他们的作品一定是与自身文化素养有关。所以书画大师陈师曾1921年所著《文人画之价值》中说“何为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书画同源,书法也是如此,文人书法的价值亦不在于书法本身,而在于书法之外的文人气象与寄托。而且古代没有专业的书法家,书法也只是文人的风雅精神之韵事。
书法艺术的本身价值就是中国文化及美学的体现,而如今由于我们对中国文化的集体断层,所以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我们当代的大部分书者,基本就是以书法为生计的书法匠,他们不可以不说不勤奋,也不可以不说不努力,但是因为文化基础太差,苦练多年,创作的作品基本是没有气韵和生命律动的简单模仿。失去了书法作品文化及精神的价值内涵所在。近年来还出现了以丑为美,丑书横行的书法风潮,这是我们文化回归,文化转型必须经历的阶段。可喜的是,近年来书法的文化性及精神性逐渐开始回归。
在当今众多的书法家中,能以文化及技法融为一体的,段俊平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段俊平先生不仅是著名书法家,还是著名国学大家。由于段俊平先生深厚的家学渊源及其自身的文化素养造就了先生的文人气质,段俊平先生的祖父就是山西有名的书家,从小耳闻目睹,常年浸润于以二王法帖为代表的古代书风中,心摹手追,朝夕用功,直至废寝忘食。几十年如一日不间断的辛勤修炼,终使笔墨呈现古人之烟云,段俊平先生不仅在技法上与古人相接近,更是在文化修养和文人境界也是书界之翘楚,段俊平先生著作等身,先后撰写包括书法集国学评论数百篇,所著的《传承的力量》、《企业幸福力》、《大道行简》及《中国管理往事》等多部国学管理专著成为年度最畅销的管理类图书。被京东商城评为读者最值得推荐的图书,段俊平先生也成为被引用最多的国学管理观点的管理学家,很多文章成为议论文范文入选中小学选修课本和中考题。被多家机构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段俊平先生不仅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还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为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及书法艺术,段俊平用其多年的积蓄创办了京麓书院,经过三年的设计筹备,京麓书院终于亮相于京华香山南麓,京麓书院开院以来,就以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清雅厚重的文化气息,精雕细琢的布局设计,书香禅意的唐宋之风名声遐迩,被称为北京最美人文书院。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享誉国内外,被媒体喻为“南有岳麓,北有京麓”。
段俊平先生的行书作品具有魏晋人特有的隽永、闲适、幽雅与从容,其草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能力。他将东晋二王父子,唐代孙过庭、张旭、怀素,宋代黄庭坚,明清祝允明、董其昌、王铎的草书或笔法或结体或章法有选择地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两三种外表具有明显差异的草书样式,或偏向于晋人,或偏向于唐人,或是大家的结合体,以不同的技术手段营造的不同书法样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氛围,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