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廊坊:手工技艺助推农村文化经济发展(图)

廊坊:手工技艺助推农村文化经济发展(图)

2017-12-21 13:12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作者:​孟庆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景泰蓝制作的基地”,图为景泰蓝制作。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景泰蓝制作的基地”,图为景泰蓝制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大量年轻人涌入到城市成为农民工,而当地出现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要想发展农村,就必须要发展农村的工业,但发展什么样的工业,需要因地制宜。而发展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正是解决农村发展的第一选择,河北省廊坊市的农村文化产业,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以传统手工艺为突破口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的中部偏东,北临首都北京,东与天津交界,南接沧州,西连保定。自古以来廊坊市就地处京畿重地,同时又有多条河流流经域内,在宫廷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多重影响下,廊坊地区的传统手工艺种类异常丰富。

截至2016年底,在廊坊市被列入到了国家、省、市三级非遗保护名录的234个项目中,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共计74项,约占到总数的1/3,这足见廊坊地区的传统手艺底蕴之深厚。这些传统手艺或分布于城镇地区,或扎根在农村,并且在历史上有的曾是廊坊地区的创汇大户,有的曾与民众生活密不可分。一直以来,当地文化部门经过多年的调研、策划、出台优惠政策等,根据各个县区手工艺的特点,协助当地的文化部门,发展出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区。

目前,在廊坊各个郊县几乎都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区域。如大厂回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景泰蓝制作基地”,全县有10余家制作景泰蓝的企业;固安的柳编,更是几乎走进了当地的家家户户,并且扩展到了北京、内蒙古等地区;广阳区九州镇的南汉村全乡几乎有2/3的人口从事漆器;永清县的别古庄镇,自从上世纪70年代引入核雕之后,短短的40多年间,已经发展为北方的核雕中心,年产值达到了上百亿元,核雕名符其实地成为该乡第一大产业;安次区第什里村,是我国第二大风筝生产基地,并且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属安次区的石桥村是一处刺绣基地,业务早已经扩展到了国外;玉雕、料器和木雕作坊遍布于霸州市的王泊村;大城县红木家具的年产值达到了350亿元左右,现在一提起红木家具,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廊坊的大城县……这些具有区域性的手工艺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文化产业基地,当地的群众靠着传统手艺发家致富。

发展模式因地制宜

由于这些手工艺还保持着纯手工制作,当其形成产业后,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这便保证了农村年轻人能在本地就业。例如,在永清县别古庄镇,从事核雕的年轻人达到了两万人之多,很多年轻人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挣到比较高的工资。笔者多次到别古庄镇进行调查,发现当地的年轻人多在各个核雕工作室工作,他们普遍的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手艺高超的能达到每月一两万元。在这里核雕业与当地的农业发展形成了良好互补,父母在家种地、看孩子,年轻人在核雕工作室里工作,每个村都绿树成荫、庄稼茂盛,处处一派勃勃生机。广阳区的南汉村,全村不到2000人,其中就有1700人从事漆器,2016年根据发展的需要,修建了一座占地两万平方米左右的漆器展厅,将村子里的漆器工作室集中起来,一方面便于管理和质量监督,另一方面便于顾客的采购,更容易形成文化市场。

廊坊市安次区有两个比邻的村子,都有自己的文化产业,但两个村子发展的模式却有很大的不同,不是简单的彼此复制。在安次区的第什里村,早在百年之前村子里很多人就从事扎风筝的手艺,慢慢地这里就形成了一处风筝制作基地。现在村子里一部分以丝网印刷的风筝为主,一部分仍旧以手工扎制风筝为主;一种以产量为长,一种以制作精美为长,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当地政府依托丰富的风筝资源,在2015年前后开始举办风筝节,努力宣传当地的风筝产业,使得当地的风筝制作更加声名远播,销量大增。而石桥村没有这种历史文化资源,但如果不发展文化产业,村民只能依靠几亩薄地,很难发家致富。2010年前后,当时还在浙江义乌发展的天置刺绣有限公司总经理武保强的爱人就是当地人,他本人也有为家乡做贡献的想法,于是,很快就在石桥村创建了刺绣培训班,将村子里很多的闲散妇女,甚至一些男性也纳入到了公司里边。由公司设计图样、接单,之后分发给村子里的绣娘,或者把绣娘集中到企业里刺绣。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产业模式,都取得了很大成功,留住了村子里的年轻人,传承了文化。

期待跨越设计的瓶颈

当然,廊坊的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并非一帆风顺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这些传统手工艺历史上主要靠师徒间传承,很多手艺人的学历比较低,师父只传授技艺,很少传授设计。在设计这一环节上,目前是廊坊各地的文化产业都缺乏的环节,例如在南汉村的1700百名漆器制作者中,只有一名设计,这大大束缚了当地的漆器文化产业再上一个台阶;还有大厂景泰蓝经常以国礼出现,但设计主要由中国工美来完成,当地的景泰蓝企业只是处于制作环节。

面对这个问题,当地的文化部门采取了两种解决方法:一方面是对手艺人进行培训,针对一些具有美术基础的手艺人进行定期的设计培训,鼓励他们大胆设计,培养他们的设计能力;另一方面是与当地的高校结合,廊坊的很多高校都有美术设计专业,从2016年开始,廊坊师范美术学院的部分师生开始和这些手艺人合作,共同制作独创的文化产品。通过这两种思路,目前,比较好地解决了当地文化产业设计的瓶颈问题。

同时,面对未来,更需要当地的文化部门做好服务,使得大家更加能良性发展。今天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谁如果放弃了互联网谁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甚至被时代所淘汰。当地的文化部门鼓励各个企业线上线下同时发展,并积极为他们进行网络销售培训,例如快手等网络视频直播,已经被很多手艺人熟练操作,别古庄镇的大量核雕艺人,在网络直播视频中现场操作,现场销售,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

另外,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当地文化部门,积极为企业与互联网线上销售平台牵线搭桥,例如“大哥鹏”等直销平台,企业为他们量身定做、包装等一系列销售策略;而一些小手艺人依托“大哥鹏”直播平台,由刘朋进行网上直播销售,双方各取所需,使得文化产业能安心生产,并且获得的利益比以往传统模式增加了不少。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