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锦群地织金缠枝四季三多纹锦 故宫博物院藏
此锦为清中期宋锦,题材及配色都有宋风。以缠枝桃花、牡丹、菊花、宝相花为每朵花头,分饰佛手、柑橘、桃、石榴、莲蓬,寓意多福、多子、多寿。织锦做工精细,外观沉着稳重,为苏州织造宋锦中的精品。
苏州宋锦的历史渊源
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始产于南宋高宗年间,因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代织锦吸取了当时成熟的花鸟画中的写生风格,又发展了遍地锦纹,形成了宋代独有的、色彩更加复杂的丝织品。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宋锦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平服挺括;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而有变化,流畅而又生动;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这些美丽的织锦与古代书画一起被保存了下来,有着极大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苏州宋锦的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那时身处江南的吴国贵族已经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织锦。历经长期的发展,织锦工艺在北宋时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南宋时苏州成立了作院,有40多个品种,宋锦织作到了元代一度衰败,明朝时又有所恢复。据嘉靖《吴邑志》记载,当时苏州的丝织品已经成为重要的商品,“比屋皆工织作,转贸四方,吴之大”。近代朱启钤《丝绣笔记》引褚人获《坚瓠集》云:“秘锦向以宋织为上。泰兴季先生,家藏淳化阁帖十帙,每帙悉以宋锦装其前后,锦之花纹二十种,各不相犯。先生殁后,家渐中落,欲货此帖,索价颇昂,遂无受者。独有一人以厚赀得之,则揭取其锦二十片,货于吴中机坊为样,竟获重利……今锦纹愈奇,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宋锦织造业后受太平天国战乱影响,蒙受重创,至同治、光绪年间重新复业,当时苏州城区尚有织锦机约300台。清未民初时又因军阀混战,宋锦生产逐步萎缩。近代以来,宋锦主要用于装裱书画用,一直畅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如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九华堂等都是苏州宋锦织造户的老主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