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臣油画与西方油画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真诚、自然、淳朴、诗心”,既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也恰恰是画家韩玉臣的艺术追求和内心写照。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国家画院油画院作为学术支持,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协办,邯郸韩玉臣美术馆、雅昌艺术网承办。在展览开幕当天,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副馆长谢小铨,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等出席发布仪式;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詹建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钟涵,韩玉臣恩师、中央美院教授苏高礼等也亲临现场。17天的展期刚刚过半,吸引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人专程前来参观。目前已有超过2万名观者来到国博,在现场亲自感受韩玉臣反映藏区百姓真实生活的油画作品,以及他所收藏的以十九世纪欧洲油画别是法国巴比松画派作为重点的精品佳作。
叱诧商海的企业家、卓尔不凡的书法家、颇具天赋的油画家、丰硕建树的人大代表……韩玉臣因诸多身份而备受瞩目。然而在这些光环背后,他自己却坦言,正是艺术改变了他的命运、造就了他的际遇、影响了他的人生。借着本次展览的契机,我们对韩玉臣先生进行了一次面对面访问,以艺术作为切入点来溯源心境,近距离聆听这位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记者:本次展览中您的作品主要是西藏系列,能谈谈这份“西藏情结”是如何由来和升华的吗?
韩玉臣:最早对西藏萌生憧憬,是到画家董希文家里做客,看到他的写生受到了启发。后来很偶然地看到陈丹青西藏题材作品,又一次被感染,也明确了自己的想法。从2006年至今十几年的时间里,西藏我去了很多次,作品画了100多幅。这个西藏情结,开始只是一念之间的冲动,最后成为了从心而愿的追求。这些年,我能把财富看淡,却唯独放不下西藏,放不下那里的风景,还有人。
记者:到藏区去创作要要舟车劳顿、要面临严寒、要经历高反,是什么让您坚持下去的?
韩玉臣:在藏区的创作环境很恶劣,这么多年的入藏经历里,也遇到过一些险情。但是那片土地就是具备一种魔力,能够吸引着我一种朝圣的心态,一次又一次前往。可以说,西藏有我的精神理想,也有我想要捕捉的、一些人性本源的东西,我想把它变成自己作品中的表达。即便是经历磨难,但我不认为这些是代价,更愿意看作是人生的经历。付出的多,收获也多,这个过程其实是充实和感恩的。
记者:展览中展出的这些作品,对西藏有哪些方面的展示?自己的画作里您最喜欢那一幅?
韩玉臣:藏民族的生活和我们很不一样,在我的肖像画里可以看到各种藏民的状态,还有《德格牧人家》、《兄妹俩》这种亲情的捕捉,再有就是像是《排排队好挤奶》、《丰收世界》这种劳动场景的记录。他们保留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给我的触动很大,由此创作了《朝拜路上》、《祈愿》《抬大佛》等一系列这个题材的作品。最满意的还是《牧羊女》。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欧洲的展览里获了金奖,这幅作品的创作经历对我来说也有特别的意义。它是2011年秋天我在西藏大北线获得的灵感,那个地方海拔达到了5000多米,一方面是眼前看到的放牧场景如同仙境,一方面是在这样的环境、画这么大幅的画,真的是在玩儿命,可以说它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