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有作为
创建“双一流” 成果引关注
2017年,对于我国各高等艺术院校来说是砥砺前行的一年,除了一如既往受关注的“艺考热”和“毕业季”,创建“双一流”、教学成果展、艺术教育论坛等也成为了热词,贯穿全年。各高等艺术院校除了不断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外,院校之间开展的交流活动也比以往更加频繁和多元。
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央美院的美术学和设计学、中国美院的美术学等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未来,中国美院的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是,建成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为核心,带动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的共同发展,构筑代表中国视觉文化高度的优质特色学科群,构建视觉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东方高地。中央美院将以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美术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古典与现当代、中国与西方”的交融互通,传承与创新并重,艺术与科技融合,建设具有文化高度、学术深度、影响广度的学科体系;设计学设立“设计战略、科技与设计、设计思维、产业设计、设计史论”五大模块,拓展全新“大设计”教育格局,引领中国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院校之间的交流方面,由各高等艺术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学相长——第三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暨“第二届中国学院实验艺术教育大会”、“画语诠·新语境”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与研创论坛系列学术活动、“为中国画——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研讨会暨教师、学生写生作品展”、第二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等活动相继举行。各高等艺术院校从艺术学科自身的优势与特性出发,研究中国艺术学科的创生机制与动力机制,探索中国艺术教育的社会能量与未来发展。
在教学成果展示方面,广州美院、四川美院、西安美院等都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教学成果汇报展;“行进之力——广州美术学院水彩画传承谱系”展览展示了广州美院教师对水彩语言不同的艺术探索;“本体与重构——四川美术学院漆艺术展”展示了四川美院在建立了当代漆艺术表现体系和教学体系中的成果;“时代精神——西安美术学院作品展”展现了西北特色、中国风格、国际视野融会贯通的“时代精神”。
2017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局之年。“双一流”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与跨越式发展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共同的发展方向。
艺术市场传捷报
中外佳作均拍出“新高度”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调整期当中,今年却也不乏一些亮点,比如微拍的活跃,名人手札拍卖的异军突进。另外,从单件拍品的成交额来看,今年中外佳作均拍出了“新高度”。
11月15日,达·芬奇的《救世主》在纽约佳士得举行的“战后与当代艺术夜场”中被拍卖,估价约为1亿美元,最终以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8亿元)的天价成交,打破了史上艺术品拍卖价格的纪录。
12月17日晚,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的“震古烁今——从北宋到当代的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中,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9.315亿元成交,成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当晚,还有4件成交价格过亿元人民币的作品,赵孟頫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1.909亿元成交、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拍出2.093亿元、李可染的《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拍出1.7825亿元、崔如琢的《指墨山水十二条屏》以2.415亿元成交。其中,赵孟頫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刷新了今年中国古代书画全球最高纪录,崔如琢的《指墨山水十二条屏》刷新了中国当代水墨的全球最高纪录。
虽然中外佳作均拍出了“新高度”,但是中西方艺术品的价格是在两个不同文化体系之下的价格呈现,包括作品的艺术性、市场认可度等等。税收、民族、社会评论、题材等因素都可能会对艺术品价格产生影响。
2017年,名人手札市场也十分引人注目。“手写时代”正在逝去,手写的作品,将在未来成为稀罕之物。如果说早期的手札收藏更加注重艺术价值,如《快雪时晴帖》、《中秋帖》,那么当下的手札收藏则从文献、历史、学术、投资等全方面的价值加以考量。收藏热点也从宋元明清转向当代,除了社会名流、学人先贤,一般的家书、日记也正在受到关注。
2017年,中国买家在海外拍场也十分活跃。2017年苏富比全球拍卖总成交额为47亿美元,其中亚洲客户占苏富比全球拍卖总额逾30%。在佳士得春拍中,来自亚洲买家的成交额分别占伦敦与纽约拍卖成交总额的54%和87%,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一位亚洲藏家以9850万港元投得安迪·沃荷的《毛主席》,创下了西方当代艺术品的亚洲拍卖纪录。
当下的艺术品收藏,不只因为藏家的兴趣爱好,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不只是为了自己欣赏,也促进了私人博物馆的蓬勃发展,收藏领域空前扩展。拍卖平台日趋成熟与多元,“互联网+拍卖”已经实现,中国艺术品也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瞩目。
艺术大家诞辰
举办精品展览 回顾艺术成就
2017年,许多在中国美术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艺术大家迎来了周年诞辰。潘天寿诞辰120周年、李可染诞辰110周年、叶浅予诞辰110周年、张仃诞辰100周年、吴昌硕逝世90周年……各地举行的诞辰纪念活动多以展览和出书为主,以最直接的方式回顾大家们的艺术成就。
“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于5月和12月分别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展出,共展出潘天寿作品120余件;“国艺昌硕——吴昌硕绘画作品展暨中国写意绘画名家邀请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举办,《吴昌硕全集》也于今年首发;“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纪念李可染诞辰110周年——墨天神境·李可染最后十年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李可染1979至1989年间创作的绘画及书法作品162幅。
从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到各省市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艺术大家诞辰纪念活动各具特色,有的以作品为线索梳理名家的艺术人生,有的以文献展和研讨会的方式回顾大家的艺术成就……不管方式如何多样,归根到底是为了能够让观众更加了解这些已经故去的艺术大家,吸收他们身上优秀的艺术特质,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美术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