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一词起源于希腊语Mellseion,意思是供奉缪斯(Muse,是掌管学问与艺术的第九位女神)及从事研究的处所。17世纪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博馆物(Museum)才成为通用名称。
无论中外,从公众角度来看,人们走进博物馆至少应有这样几种理由:一是能了解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历史和过去,欣赏祖先的发明创造及其流传下来的精美艺术品;二是能得到教益,即要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来影响人们,而不是用刻板的语言来说教;三是能得到文化休闲,在博物馆浓郁的文化环境里,让人精神放松,得到美的享受。
评判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标准当然有很多,最直观的一点是“有人来”,即博物馆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度,陈列展览有经常的更替,或有较多临时展览的推出,人们对博物馆的展览和服务有较深刻的印象,有想再次参观博物馆的愿望;二是“愿意留”,即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了精神产品,享受到了文化服务,在博物馆内人们得到了愉悦的感受和舒适的心情;三是“高兴买”,即人们能将在参观中最深刻、最直观的印象或感受,通过购买书籍、复制品和相关生活实用品等方式,带回家收藏、使用、品味,以延伸享受的时间;四是“满意走”,如果公众在博物馆内收获满满,并流连忘返,他将成为再次光临博物馆的潜在观众。
很显然,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博物馆不能像教科书一样深奥枯燥,而是要像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让观众能看、能问、能动手,现在中国博物馆界都在为此努力。趣味性强的博物馆往往能给你带来惊喜,例如英国萨奇艺廊坐落于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市政厅大楼,以前卫当代艺术收藏、展示和推广为目标,它的藏品往往给人以浓郁的趣味和广泛的惊喜。动态的、参与性强的展览展示也能给予观众意外的收获与惊喜,让过去的生活动起来,是博物馆所吸引公众的重要手段,体现这种理念的莫过于喜剧电影《博物馆奇妙夜》。
日本的国立九州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是友好博物馆,该馆前馆长三轮嘉六认为,好的博物馆应该是“好玩”的博物馆,在他的博物馆里,观众就是上帝,馆里所有的地方都为观众着想:博物馆的展厅内,放一些仿复制品给公众动手参与,如吉他可以弹几下,贸易用的药材可以闻其味;博物馆的实验室公众也可以参与,包括近距离观看和尝试实验的操作;甚至连保管藏品的库房,公众也可以透过外墙的窗户看到里面的情形,包括工作人员是怎样整理、收藏文物的,这样的博物馆,当然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据新华日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