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玉璧 可能作为礼天法器
上古之时,人们信奉万物有灵,玉即为天地间的灵物,就是祀神、通神的最好礼物。《说文》曾云“灵,巫也,以玉事神,从玉,”说明了玉既是用来祭祀天地神祗的祭品,也是巫师沟通人神的法器。
在原始宗教社会中,玉从石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非实用性物质,而成为具有强烈宗教意义的象征物品。玉璧就是中国古代极为常见且延续时间很长的一类玉礼器。
在商周时期,玉璧是宗教祭祀活动中最主要的礼器之一,主要用来祭祀天地神灵,如《周礼·大宗伯》中就曾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春秋战国之时玉璧不仅做为礼器,更进一步成为上层贵族权力、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古人爱玉、崇玉的传统,选择“玉”作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提倡“君子比德于玉”,将玉道德化、人格化。贵族阶层盛行佩带成组玉饰,因为雕制精巧的玉器不仅有美观的外貌,而且还显示出佩带者的品格,“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种礼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组玉佩中最主要的佩件是璧、璜、环、觿和玉冲等,它们之间常以丝带穿系,系带上又缀以玉珠和玉管。玉璧则是佩玉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此外《春秋左传》中有记“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说的就是郑伯用玉璧加上邴这个地方才换取了鲁国许田的故事。以后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记载了秦昭王愿以十五城之地来换取赵惠王所获得的和氏璧的故事,可见玉璧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金沙遗址发现的200余件玉璧均出土于祭祀区内,一起出土的还有数千件其他种类的玉器,如璋、琮、圭、戈、钺等。金沙玉礼器巨大的数量,丰富的种类,显露出金沙祭祀活动具有密集宽泛的内容,祭祀的对象更是丰富多彩。
这些玉器基本都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器物等级较高,制作也很精细,从其基本功用和性质来看,宗教色彩极为浓厚,基本上都具有礼神、祀神、通神的作用,是与古蜀王国重要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礼仪性用器。
此外,金沙祭祀区内还埋藏了大量美石及玉料、磨石等,它们大多保留着自然的形态,有的仅做少量打磨抛光处理,有的还利用加工所剩的边角废料,即与其他祭祀物品一起埋藏,这体现了古蜀人把玉作为天地的洁净灵物,以之事神,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表明金沙人看重的是“玉”这种物质,而不是具体的玉器造型。
璧、琮、璋、圭是用以沟通天地山川,礼拜四方神灵的典型代表,戈、钺、矛、剑、刀以及装饰类玉器等作为瑞器代表了使用者的威仪与身份,斧、锛、凿及凹刃凿形器是礼仪化的工具。玉礼器作为当时社会礼制的实物载体,其在祭祀活动中的大量使用也体现出金沙社会以神权为主导的原始宗教社会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