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窟壁画修复现场
壁画保护、修复技术:由敦煌走向全国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派专家对莫高窟进行了全面考察,并拟定了长远保护规划。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制订的《1956—1966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全面工作规划草案》中,就将壁画塑像的修整工作列为重点,规划中指出具体工作主要是:“固着壁画与崖面的脱离现象或表面彩色层与壁画脱离现象;剥离重层壁画,清洗烟熏壁画等实验工作,及危险塑像修整工作等”。规划中还对开展起甲等多种病害壁画的修复试验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常书鸿所长的指导下,窦占彪等保护人员,首先采用边沿加固、泥浆粘贴、铆钉加固的方法对莫高窟第159、196、194、262、445、444、366、130等几十个高层洞窟的壁画大面积脱落进行了修复加固,有效地保护了大量濒临脱落的壁画。经过60多年时间的检验,证明这种方法对保护壁画是行之有效的。为了抢修大量产生病害的壁画、彩塑,1957年,文化部邀请捷克斯洛伐克从事了30多年壁画修复的文物保护专家约瑟夫·格拉尔(Josepn Gerald)先生到我国考察讲学。常书鸿所长邀请他来莫高窟参观、考察、介绍修复壁画的经验,约瑟夫·格拉尔于8月8日—8月14日作了六次壁画修复工作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国外从事壁画修复工作的方法和材料,并用他带来的黏合剂在莫高窟第474窟做了修复壁画的现场试验,他用的方法就是用医用注射针管把黏合剂水溶液注入到起甲壁画裂隙,然后用纱布棉球压平。在他的启发下,敦煌文物保护工作者逐步试验改装了更加适用的修复针管和修复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