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局部
今天的人们觉得苏东坡特别亲近,也因为他能狂妄怪癖,能庄重严肃,也能轻松玩笑。如林语堂所说:“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比如苏东坡爱饮酒,爱美食,“自笑平生为口忙”,很多菜式据传都跟他有关,如东坡豆苗、东坡豆腐,还有著名的东坡肉。那是他被贬黄州之时琢磨出来的吃法,还专门为此写有一词:“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他让家人将此法做好的肉分送给民众吃,于是有了“东坡肉”之名。像这样的民间传说众多,其乐观旷达可见一斑,正如他自己的形容,“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东坡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孤例,他只是宋朝群星闪耀的士大夫阶层的一个代表。北宋中期以苏轼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人圈,传为李公麟所作的《西园雅集图》,以写实手法描绘了他们在驸马都尉王诜的西园聚会的场景,围绕在苏轼身边的,有苏轼的弟弟苏辙,“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还有米芾、蔡肇、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十几人。画中人或吟诗赋词,或扶琴唱和,或打坐问禅。米芾作序:“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西园雅集”是古代绘画史中的一个经典母题,被一代又一代的画家不断地陈述,不仅是对宋人风雅的崇尚,更是对开启中国现代性曙光的“文艺复兴时代”的一种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