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最受观众欢迎的美术馆是哪个?哪一个展览最热?记者2月9日从市文广影视局获悉,2017年,本市美术馆参观人数为617万人次,其中中华艺术宫以255人次万位列第一。《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2017年10月28日在中华艺术宫开展,截止2018年2月9日闭馆,参观总人数已达594984人,预计2月10日将超过60万人次。该展览也成为本市近年来观众人数最多的展览之一。
参观人数较去年涨幅超过五分之一
截至2017年12月底,本市共有美术馆82家。其中,国有美术馆18家、民营美术馆64家。全年新增明当代美术馆、昊美术馆、宝龙美术馆、苏宁艺术馆、明珠美术馆、艺仓美术馆等9家民营美术馆。
2017年本市美术馆参观人数较上年度的500万增加了117万,涨幅超过五分之一。其中国有美术馆观众为396万人次,民营美术馆221万人次。按照参观人次统计,2017年度最受欢迎的美术馆分别为中华艺术宫、龙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艺仓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喜玛拉雅美术馆。
国有美术馆方面,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等三家市级美术馆入围前十。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高校美术馆,以100余场展览量与近20万观众数,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刘海粟美术馆分馆(普陀区美术馆)与多伦现代美术馆作为区级国有美术馆,参观人数仅次于带来《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的喜玛拉雅美术馆。前者依托刘海粟美术馆的藏品资源,积极拓展长三角美术馆合作机制,承担起区域艺术普及的职责。后者相继举办《岁月留痕――杨可扬版画艺术展 》《隐而未现――第六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既是“1+16”美术馆资源合作机制的有效产物,也是传承与创新的有益尝试。
民营美术馆方面,地处浦东滨江的艺仓美术馆异军突起,以35万观众量成为最热门的民营美术馆之一,《保罗?史密斯大展》等跨界展览以及美术馆建筑本身均成为亮点。龙美术馆(西岸馆)《詹姆士?特瑞尔》《安东尼?格姆雷》等国际艺术大师的作品,显示出市民对世界艺术语言的认可与期待。位于人民公园的上海当代艺术馆利用公园入口处的小型空间,深化“艺术亭台”项目,将国际与国内青年艺术家的实验项目以“馆外馆”的形式展现给来往观众。
由展览馆向美术馆转型
2017年,本市美术馆共举办展览723场,较上年度增加231场。去年全年新增藏品1637件,藏品总数超过46000件。相较以往重展览、轻收藏的情况,本市美术馆近年来日益重视典藏工作,纷纷利用长期陈列展将馆藏作品对公众予以展示,部分美术馆逐步完成了由展览馆向美术馆的转型。中华艺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除了获奖展览《江山如此多娇――新时期中国美术的文心与诗意》外,还以《海上生明月》《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成果展》等近10场长期陈列展引领美术馆发展方向。朱屺瞻艺术馆《朱屺瞻书画精品展》、梅尔尼科夫美术馆《梅尔尼科夫作品展》、易元堂美术馆固定陈列展、龙美术馆《十年(1979-1989)龙美术馆馆藏中国当代艺术展》也积极重视藏品的研究与展示。此外,部分因场馆面积等原因无法呈现长期陈列的美术馆也对馆藏作品进行了梳理,如陆俨少艺术院《典?藏――陆俨少书画文献捐赠回顾特展》。
据统计,本市13家美术馆的22个项目入围文化部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等活动。中华艺术宫策划的《江山如此多娇――新时期中国美术的文心与诗意》被评为展出季优秀长期陈列项目,体现了国家重点美术馆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刘海粟美术馆、梅尔尼科夫美术馆入围所有活动,成为活跃的文化阵地。此外,上海壹号美术馆《紫荆花开――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书法作品巡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划展》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
美术馆活动空间逐步拓展
2017年,本市美术馆共举办公共教育活动3357场,与上年度的1000场比较,数量翻了约3倍,活动参与总人数超过16万。据统计,近半数美术馆拥有固定的志愿者队伍,良好的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观众数量的提升。美术馆不断融入社会,将活动空间拓展到社区、学校、部队、商场。其中,国有美术馆全年举办教育活动1505场,平均每家馆举办84场;民营美术馆举办活动1852场,虽然总数略多于国有美术馆,但每家平均举办数仅30场。大多数教育活动集中在龙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喜玛拉雅美术馆等标杆性大馆,大部分中小型的民营美术馆受到经费和人力的限制,在公共教育活动方面着力不够。
本市“十三五”重点项目程十发美术馆9月底正式开工,计划于2019年底开馆,彰显程十发海派艺术里程碑的地位。同期开工建设的还有位于小陆家嘴的浦东美术馆,建成后将以举办传统和现代艺术作品展览为主,重点体现“文旅结合”的公共服务功能。与此同时,非中心城区相继迎来数家民营美术馆开幕,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本市美术馆在空间布局上的平衡发展,也彰显了“文商结合”的民营美术馆发展新趋势。昊美术馆首创“夜间美术馆”的对外开放和运营模式,美术馆、设计中心、雕塑公园和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艺术欣赏与文化体验活动融合为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同样紧邻酒店的林隐美术馆计划2018年春节后正式开馆。由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明珠美术馆为闵行的商业空间增添文化色彩,美术馆与新华书店构成“美术+阅读”的艺术体验。企业背景雄厚的宝龙美术馆和苏宁艺术馆将丰富的馆藏作品展示于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主体。
互联网时代的美术馆发展模式已成为业界热点。然而,本市大部分美术馆目前的工作仅停留在设立微信公众号的层面,仅有12家美术馆设立了数字美术馆,约占总数的15%。针对这一现状,市文广影视局进一步整合资源,为市民提供便捷的观展信息,于2017年6月上线“文化上海云”手机APP“美术馆”版块。截至2017年12月底,版块收入64家场馆信息与活动资源,浏览数近80万人次,发布展览与公共教育活动217场,提供活动预约290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