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跪射俑
其中,马俑完全按照两码的标准来塑造,清一色的是6齿青壮年马。从每一个官兵到每一匹战马,都做到了整体的和谐和个性动作的协调,无论站姿,还是跪姿,都栩栩如生。美学家王朝闻、邓福星主编的《中国美术史》称:“马俑的表现手法,大刀阔斧,严谨中不失潇洒,求实中又给予夸张,可谓大家手笔。”
古代工艺光辉灿烂
兵马俑作为陶塑,需要从湿泥变成干泥,再从干泥烧成,经过两次收缩。如果按照18%的收缩率来计算,1.76—1.96米高的兵马俑,烧制前需高达2.2米左右。这种复杂的工艺,我们的先民已熟练掌握。
研究者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使用了模具和手塑相结合分段制作的办法。以最富个性的头像为例,首先设计出几十种不同类型的头像制成模具,再逐一手塑成富有个性的头型,装上预制的五官和头发、帽子。这种塑、模兼用的方式非常独特。
王朝闻、邓福星主编的《中国美术史》揭示了兵马俑的加工程序:自下而上,先以含沙的粗泥塑造脚和腿,等水分稍稍蒸发,泥质硬结,再在其上用泥条盘筑法塑造中空的躯干,头部、手、臂,都是分别塑造然后安装上去,是为粗胎。然后用细泥敷于粗胎上进行精细塑作,并以刻画、模贴等手段,处理五官、须发、衣褶、铠甲鳞片等细节,待干,入窑焙烧之后,表面施一遍有胶性的白粉,在粉底上进行彩绘而成。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写实雕塑的高峰,也开启了中国独特的骏马雕塑传统的先河。马匹,是世界各国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穆公时代就有了《相马经》,还出现了孙伯乐、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名家。有专家认为,兵马俑出土的陶马就是相传已久的汗血马。